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全民守法这个基础、改革创新这个动力、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保证,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市取得积极成效。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市委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为确保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在重庆得到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意见》,对全面依法治市进行系统部署:从确保宪法法律全面正确实施、全面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切实保证公正司法、着力加强权力监督、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大力推进全民普法守法、建设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等8个方面明确220多项具体举措。
为确保落实全面依法治市各项举措,市委成立全面推进依法治市领导小组,负责全面依法治市的整体谋划、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项小组,负责协调推动专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设立市委法治办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发挥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推动、服务职能。
市委书记孙政才同时兼任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和全面深化改革两个领导小组组长,市委法治办与市委改革办合署办公,切实保证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市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督办。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还纳入重大决策部署重点督察内容,现已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信访法治化、司法公开等8项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察,列出问题清单并限期整改落实。
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得到健全,合法合规性审查成为市委重大决策必经程序。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改革和法治事项,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依法执政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地方立法质量显著提高
强化人大对地方立法的主导
“以后居民楼内禁止新建、改建和扩建火锅店、烧烤店等餐饮场所。”今年3月29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这部条例对餐饮活动、公民举报投诉、监管职责等事项规定得非常细,很有操作性,避免了“擦边球”和推诿扯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着力发挥立法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地方立法质量显著提高。一方面,强化人大对地方立法的主导,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牵头或委托第三方起草重要法规草案18件。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开门立法”,拓宽群众有序参与立法渠道,新提请审议法规案和政府规章草案一律上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重要法规案表决前,进行风险预判,先后对4件法规开展立法后评估,对20余件规章开展实施后评估。
市人大和市政府扎实推进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制定和修改地方性法规57件、政府规章43件,批准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件,废止地方性法规7件、政府规章20件、行政规范性文件14508件。
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
依法行政步伐得到加快
去年4月7日,渝北区法院开庭审理一起行政诉讼案,作为被告的市司法局局长出现在被告席上。去年1月27日,巴南区区长也作为被告,出现在巴南区法院一起行政诉讼案庭审现场。“一把手”出庭应诉,触动了党员干部的“神经”,更传导了依法行政的压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加快依法行政的步伐。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纲要(2016—2020年)》,市政府出台《重庆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7个方面44项举措186项具体措施。全市建成市、区县、乡镇三级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体系,市级行政权力由9100多项精简为3709项。
在规范执法行为方面,我市开展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查、行政执法公示试点工作。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纳入随机抽查清单的行政抽查事项1.39万项,开展随机抽查25.7万件次。另外,还积极畅通渠道,改进和加强行政复议,建立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积极化解行政争议。
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公正司法得到切实保证
“以前拿不准的案子,可以报给庭领导,现在只能自己做决定,而且对办案质量要终身负责。”近日,渝中区法院民一庭员额法官王娟感慨地说,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以来,深感自己的责任更大了,一份裁判文书常常自己要审核多次才放心签发。
按照中央的改革要求,我市司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已产生首批员额制法官2387名,员额检察官1501名,分别占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2%、29.3%,远低于中央规定的39%的员额控制比例。人民法庭主审法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全市法院检察院领导干部、编制、财物已实行市级统管,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稳步推进,办案质效得到明显提升,队伍保持稳定。我市还进一步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提请减刑假释和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等关键环节执法司法行为,落实讯问全过程录音录像制度。
2016年我市司法公信力、政法队伍满意度分别达到93.64分和93.97分,均创历史新高。
群众安全感稳步提升
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
日前,在当地“法律诊所”的帮助下,南川区大观镇铁桥村2组的45户村民将一家种业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该公司支付拖欠的土地流转费。村委会人士表示,以前,这类“扯皮”的事情很不好处理,如果没有“法律诊所”的法律服务,村民们也不知道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注重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定纷止争。我市还出台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施意见,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积极推进信访法治化,信访信息化建设在全国首批实现网络和业务“两个全覆盖”。
平安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基层基础得到夯实加强,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我市出台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规定,制定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对治安重点地区实施挂牌整治,全市刑事案件总量、八类暴力案件和涉众型经济案件持续下降,“三类恶性案事件”保持零发生。全市群众安全感指数连续五年保持在90%以上。
着力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
“新官不理旧账,你怎么看?请从依法治理的角度,对强化政府诚信体制建设、加强问责制建设等方面分析和阐述。”3月25日,2017年春季新提任领导干部法治理论知识考试,4000余名新提任领导干部认真答题。全民普法守法,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我市建立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长效机制,从加强教育培训、监督管理、考核用人等方面着力,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述法”、法治理论随机抽考、崇尚法治用人导向等9项举措,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强化法治意识,自觉尊崇捍卫和厉行法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扎实开展普法宣传,顺利完成“六五”普法,启动实施“七五”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开展法学家专场报告会近1000场次,举办法治宣传活动3万余场次,开展群众法治文化活动1万余场次,法治宣传报道成为市内新闻媒体经常性宣传报道重要内容。政府法律顾问、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积极引导法律服务向基层和农村倾斜,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文化得到有效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