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湖南 » 正文

全球报道:湖南前4月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的必由之路。2016年,湖南制造业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的必由之路。

2016年,湖南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取得哪些成就?制造强省建设进展如何?5月25日至27日,湖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分组审议了省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报告。

报告显示,去年以来,湖南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造强省建设全面推进,积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成重要名片

新世纪以来,湖南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规模快速扩大,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程机械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成为湖南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重要名片。

省委省政府作出对接“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战略部署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的成效。2016年,全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7.3%,为全省经济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6年,去产能方面,全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0万吨,淘汰钢铁落后产能128万吨,关闭退出煤矿318处,淘汰和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073万吨。关闭淘汰烟花爆竹生产企业696家,6个市整体退出烟花爆竹生产行业。去库存方面,加强对制造业行业去库存分类指导,帮助工程机械、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化解库存、促进发展。去杠杆方面,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着力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帮助企业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降成本方面,相继出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查。通过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大用户直供电规模及范围等措施,2016年共为企业减负770亿元以上。补短板方面,正在全面启动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制定湖南省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实施方案等。

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一批特色产业比较优势明显

报告显示,今年1至4月,湖南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较规模工业增速高0.7个百分点,为全省经济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取得成绩的背后是新旧动能的加快接续转换,去年以来,湖南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一批特色产业已经具有比较优势。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材料等3大领域具有领先优势;装备制造在2015年成为全省首个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的产业。

在全国率先实施首台(套)技术装备和首批次重点新材料认定奖励制度,有效促进传统动能修复,并培育出了新的产业和企业。不断发现和培育新兴产业、新兴业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增材制造等新兴制造业快速增长。

结合报告内容,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时就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建议。徐晨光委员认为,目前,智能制造在一些关键领域还存在技术短板,只能从国外高价购买。因此,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关键是大力实施创新战略,进一步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研发平台建设,补齐科技创新短板。

徐文龙委员提出,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同时,要高度关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利用传统制造业既有基础和优势,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促进转型升级,焕发传统产业生机。

加快制造业升级步伐加快发展12大重点产业

报告同时指出,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着“稳”和“进”的双重压力。部分企业加快退出市场或减量生产,大项目好项目不多,新不足以补旧、小不足以补大的矛盾依然突出,传统产业在规模工业中占比较大,电子信息等新兴优势产业增速回归常态。

为此,接下来湖南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加快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引领型转型,加快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专项行动,培育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继续组织一批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支持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通过大力推动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支撑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提高发展质量水平。

同时,加快制造业升级步伐,落实国家和省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重点新材料鼓励等政策,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力争每年打造一批“湖南智造”“湖南创造”优秀产品。加快发展制造强省,建设12大重点产业,支持长株潭衡探索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经验并及时进行推广。

其中,12大重点产业主要包括具有领先优势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材料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汽车制造、电力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节能环保产业,以及具有潜在优势的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农业机械产业。(记者 刘玉先 实习生 彭惠迪)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