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全球报道:人大女生(伍继红)续 想进事业单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8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红星深度】19年前破碎的"铁饭碗"让人大女生伍继红失去梦想,今天仍想"进事业单位"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拨出去,但没有单位

原标题:【红星深度】19年前破碎的"铁饭碗"让人大女生伍继红失去梦想,今天仍想"进事业单位"

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拨出去,但没有单位愿意接收伍继红。

有的压根不需要人,有的已经有了合适人选,有的被同学抢先一步……伍继红说,19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走到了悬崖口。”

考研,失败;考六级,失败;公务员笔试,失败……那个毕业季,伍继红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仓皇。

当年,“铁饭碗”已经被打破,101万毕业生在全国各地奔走。

伍继红只是其中普通一员。

她没有宏大的理想,只求在北京的事业单位谋个差事,“专业对口就行。”

但是,任凭伍继红怎么折腾,“铁饭碗”仍是水中花。

如今,19年过去,这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材生竟流落到赣北山区,沦为赤贫之家的六子之母。

▲伍继红一家9口

近日,伍继红的遭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震动了她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

这19年来,伍继红到底经历了什么?日前,红星新闻记者专访伍继红,其遭遇引人深思。

昨天,学校领导、曾经的班主任以及同班同学、校友亲赴江西修水,鼓励伍继红站起来,归队。(点击了解☞红星视频| 人大女生生6子一贫如洗,校方千里看望:重拾专业,回档案馆工作)

伍继红承诺,要重新开始。但她对“铁饭碗”仍有着特殊的情结,“想进事业单位,当跟班,跟着那些领导,成熟的、有魄力的人……”

▲5月27日,伍继红紧握着校友送的手机,等待班主任

1 “整个大四好仓皇”

伍继红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家本在江西赣州,高考时,随叔父落户广东和平县。

1994年7月7日,高考在全国各地进行。

当时,考生并不多,在广东,有109171名学生参考。

伍继红是其中一人。开考前夕,她反复叮嘱自己不能毛躁,不能紧张。

她清楚地记得当时的作文题目,还有自己写的内容。

“让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印象深刻。我就写,自己去外面做事,落难后,很艰难,遇到好心人,他帮助了我。当时特别感动,然后回到家乡,继续读书。”

23年前,她似乎就预测了自己的人生。

▲1994年,伍继红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填报志愿时,她没有多想,填了中国人民大学。

最终被顺利录取,“当时,学校说,可以分配,也可以自己找。”

从广东到北京,伍继红以为跃进了龙门,“大学时,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就想找个好工作,想进机关单位,只要能和专业对口就行。”伍继红反复念叨,“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就做什么。”

大学四年,很快结束。但是,伍继红还有她的同学们正身处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

早在1994年7月3日,在伍继红入学前,国务院就下发《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开始砸破“铁饭碗”,并划定红线——逐步实行学生缴费上学,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1997年,大多数学校按新制度运作,2000年基本实现新旧体制转轨。

▲意见第十六条教育部官网截图

伍继红成了人才市场中的普通一员,据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伍继红要和101万人去“抢饭碗”。

“学校说,可去外地或者留在北京,按协议执行就行,”伍继红开始茫然,“毕业时,已经不分配。到了悬崖口,到了刀口。不得不面对,只能自己去找。”

谈及当时的感受,伍继红直言,“当时想,找到就行,国家不太管这个事,完全是自主的。”

直至今天,伍继红在外飘零19年,但那本《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资格证》还保存完好。

▲伍继红仍然保存着《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资格证》

“那是大四上学期左右考的,只是说你有了这个资格。要想当公务员还得考试。但没考上。”

毕业前,伍继红多次南下广州,结果被广州建筑设计院、广州市档案馆等五六家单位拒绝,“挨家挨家地去看过。自己去找。有的不需要,有的说已经找到了。当时住在高中同学那儿,一边在各地找工作,一个人单枪匹马,待了好几周,但没任何结果。”

最后,学校那边打来电话,毕业真的临近了:得交毕业论文。

回到学校,写完论文后,就快要毕业。去了北京的一些单位,“感觉京城人文氛围很好,广州人太多。”

“当时电话到处纷飞哦,每个档案馆挨个打,北京市郊县的都打过好多。”伍继红回忆,“当时,有的要,但没去成;有的不需要。我只能一直打电话,再也没什么办法。”

伍继红说,自己曾丧失了一次绝佳的机会,“海淀区档案馆的领导让我过去,答应我去上班,但因为迟疑了一天,机会就被同学抢走。”

▲伍继红在人大上学时曾获得过兰台奖学金

聊到这次经历,伍继红明显有些懊恼,“我再打电话,对方就说,已经录取了你同学。”

这也许是,她距离“铁饭碗”最近的一次。

之后,伍继红独自一人前往天津,去一家事业单位应聘,“很多同学陆续过去,但一个人也没录。”

找工作受阻后的伍继红也曾准备考研,“没考上,而且耽误了时间。”

公务员考试没过、考研没过,英语六级也落败,“感觉整个大四好仓皇。”

2 “铁饭碗”梦想破碎

毕业,终究还是来了。

同窗四年,班里36位同学各奔天涯。但是,伍继红的仓皇似乎没有了尽头。

将户口迁回广东后,伍继红的“铁饭碗”梦想破碎。

为了生计,她不再专挑事业单位。终于,在广东中山市,伍继红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新学林,做教育软件,要改革中国,帮助中国小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比如,作文和作业辅导……”当时,伍继红还没有丢掉自己的专业,“我负责搜集资料,整理档案、文件。因为做软件,所以需要很多资料,一篇一篇地输入计算机。”

当时,伍继红每月收入3000多元,按照当时的物价,这样的收入并不算低。

但8个月后,因和同事有矛盾,她索性将工作辞掉,“本家给我介绍了一份工作,制作新年贺卡、日历。但每月工资有1000块钱就不错了。”

▲伍继红看着1998年时的简历出神

一个多月后,伍继红再次离职。

这次她去了福建,并且彻底与自己的专业诀别,“是服装厂,每天和鞋服打交道,缝缝扣子,裁剪衣物。”

虽然是体力活,但伍继红强调,“那是台资。”

几个月后,伍继红辞职,这时,她才感慨,“还是第一份工作好,毕竟教育是每个人都关心的。”

之后,伍继红去了顺德,正好认识了前夫。但这时,已是2000年,伍继红毕业已有2年。

前夫是伍继红梦魇的开始。

“在顺德,找工作时,偶遇。他是做体力活的。”当时,伍继红已将“铁饭碗”的奢望丢弃,只考虑柴米油盐的“俗事儿”。

当年10月,两人没有谈多久,便结了婚。

从此,伍继红再未工作,至今已有17年。

▲伍继红家后门外观

两人先在顺德生活,但是5年后,前夫突然说,要离婚,就走了,“我很奇怪,但他不和我联系。于是,我回江西修水找他。找到了,但他的长相变了,当时很伤脑筋。”

回娘家待了数日后,伍继红又返回夫家,“他爸爸说,他变心了,让我走。”

这时,伍继红已怀孕在身。家中只有前夫的爸爸一个人,也无力照顾她。

回忆起前夫,伍继红情绪有些激动,“他变了,连长相都变了,连我都不认识了。”

“他知道离婚是不负责任的,就给我妈妈2000元,想让我妈负责起来,但是,离婚是什么意思?他不知道。”伍继红自问自答。

3 “婆家说,我的身体不能结扎”

就在那时,现在的丈夫邓高华一家走近了伍继红。

▲2006年,伍继红和邓高华扯证

“上杭镇和杭口镇相邻,他堂姐嫁在了那边,”邓高华的姐夫汪小平告诉红星新闻,邓高华只念到小学二年级,遇到伍继红之前一直未婚。

邓高华的堂姐知道伍继红的情况后,准备介绍给堂弟。“2006年7月,就让高华过去看看,第一天没看上。第二天又去看,后来就将就了,一个星期后到了邓家。”

到邓家一个多月后,伍继红产下一子,“她前夫的父亲曾两次认亲,但邓家不许。前夫一次也没来。”

汪小平说,伍继红曾经受过刺激,偶尔思路不清。“从2006年7月至今,11年间,她只在附近走动,连30公里外的县城都没有专门逛过。这些年,共去修水县城两次,一次给她自己看病,一次是陪她小女儿去南昌看病,路过修水。”

伍继红说,这些年,自己感到家中十分冷清,虽然5个子女每天都在哭闹。

“家中有弟弟、妹妹,母亲在陕西做保姆已经好几年了。但他们从来没有来过修水。只有过年时,才会打电话,庆贺新年,平时冷冷清清的。为了照看儿女,什么事也做不成。”

“家里没钱坐车。”这是伍继红能给出的理由。

为什么会连续生育5个儿女,伍继红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婆家说,我的身体不能结扎,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4 “娘家人”终于来了

如果不是吴美华,伍继红的窘迫仍将继续。

5月21日一早,修水县上杭中学的帮扶干部走访上杭乡十二坊村十六组贫困户邓长庚,该校老师吴美华同行。

到邓家后,村主任说,邓的儿媳伍继红还是一名大学生。

这时,一旁的伍继红搬来长梯,爬上楼,拎下一个包裹严实的油纸袋。拆开后,伍继红将袋子中的证件递给吴美华一一查看。

这时,村长惊叹,“哟!还是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在一堆证件中,《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资格证》最是显眼。

第二天,吴美华又去了邓家,一探究竟。之后,他便将伍继红的遭遇粗略写了出来。不料,发在网上后,引起广泛关注。

▲事件曝出后,不断有热心网友来看望伍继红一家

25日,一开始,伍继红大学时的班主任安清福在看到网传消息后,并没有太在意,“点开一看,是档案学院,再一看是伍继红,照片也是,那不是我们班上的学生吗?太震惊了。”

“我们作为娘家人,原来不知道,25日才看到,26日到的南昌,27日一早就赶了过来。”

消息被证实后,受学校领导委托,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原档案学院)党委书记王丹、安清福以及同班同学、校友代表也来到江西修水,看望伍继红一家。

见到师友后,伍继红不再沉默。有说有笑,甚至开些玩笑。

明年,是伍继红还有其他同学毕业20周年,王丹说,你一定要养好身体,明年来北京。

伍继红欣然应允,“先让小孩去医院,然后再去找工作。”

▲伍继红和来看望她的师友们热聊

5 “老屋拆除,3月内重建”

丈夫邓高华本来在浙江温州打工,妻子的消息引发关注后,他特意赶回。

上杭乡党委委员刘艳南告诉红星新闻,邓家有低保,两个小孩接受义务教育,一个在读学前班,两个在家,政府正尽力帮扶邓家。“中组部、工商总行的领导也专门派人看望或者多次打电话咨询。感谢社会对伍继红一家的关注。”

红星新闻注意到,邓氏祖堂被修缮一新,而旁边的邓家老宅却破败不堪。

▲记者赶到伍继红家中时,几个孩子还在潮湿且阴暗的屋子里睡觉

原来,祖堂是邓家人集资修建。世居此地的邓氏族人已逐渐从山中迁出,只剩下伍继红一家因为贫穷而“坚守”。

刘艳南向伍继红的“娘家人”承诺,“老屋会马上拆除,村上已经为他们租了房子。3个月内,将完成原址重建。”

临走时,安清福告诉红星新闻,看到伍继红的这种情况,“很痛心。痛心之余,我们得帮助她,我想,专业能恢复她的自信,所以会寄档案学最新教材给她。学习这块,如果不行,我再过来。另外,这件事,人大的书记、校长特别重视,特别委托感谢上杭乡党委、政府对伍继红的帮扶。”

19年再次谋面,困顿中的伍继红没有落泪,反而情绪高涨,“有了老师、同学,在精神上,我有了向上的力量;重拾专业,我就有了向上的资本。”

伍继红说这些话时,丈夫邓高华就立在一旁,他(扭头)看着妻子,仿佛在看另外一个人。

红星新闻记者丨王春发自江西修水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