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发展的北京又面临令人揪心的很多问题,包括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也包括十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在“动批”的“八年战争”结束了
讲述人:西外交通大队警长殷建军
八年前,局里调我去西外交通大队当警长时,同事都特同情地对我说:你可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啊!那是个烫手山芋。
有什么搞不定?我这人挺倔,心想不就是有个“动批”嘛,能吃了我不成?
到岗第一天,我就发现自己太天真。西外南路,让我第一次亲眼见识到什么叫乱成一锅粥。这条路在北京并不出名,但在这段仅仅几百米的道路两侧,就是北方最大最有名的服装批发市场。
乱到什么程度?警车开到西外南路西口,只能停车熄火儿,得“腿儿着”进去。随意停放的大小车辆,大包小裹的批发商,熙熙攘攘的人流,还有连成串儿的小吃摊,叫卖声、揽客声、鸣笛声混合奏响,非法揽客的“黑摩的”赶不走、打不绝,拉着外地进货商的大巴车就在路边,一停好几个小时……我的头一下就大了,感觉血压蹭蹭往上升。
但再难管也得管呀!从那时起,我和“动批”之间的“战争”就打响了。
黑车黑摩的无缝不钻,我们就打“游击战”。行动时间、埋伏点位不固定,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隔三差五就抓一次。但这些人真贼,竟然用上电台通风报信,一辆车落网,其他人都闻风而逃。逃跑时更是横冲直撞,我们怕误伤市民,不敢玩命儿追。我的同事还在拦截中被划伤过。
拼不过速度,只好拼人力!姑且叫“人头战”吧。绕着“动批”一圈,我们派出队里三分之一的警力,严防死守。但“动批”每天进出车实在太多了,早晚加班、披星戴月的,还是顾此失彼。更何况,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疏堵、处理事故……有时还得紧急调回在家倒休的同事。
我越来越意识到,“动批”的问题,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是起不到作用的。批发市场在,交通需求就在,而过度的需求是这块区域所承载不了的。
局面出现转机是在北京启动功能疏解后,和北京核心功能明显不符的“动批”在2015年加快了外迁转型的脚步。摊位少了,客流小了,进出车辆自然也随之减少了。我们又推出一系列管理措施:增设违法抓拍探头,清理“黑摩的”,净化非机动车道,禁止大巴车进入西外南路……措施终于见效,赢了这场持久战,我们松了口气!
现在“动批”堵点的帽子摘了。尤其是今年随着“拆墙打洞”的治理,周边胡同里的交通环境也变好了,我发自内心地高兴。作为一名一线交警,我也为能见证这样的历史进程而自豪!下一步,我和同事们会继续努力,守住胜利成果。
“大棚”变成了“百花园”
讲述人:大栅栏城管执法队队长王利峰
在我们大栅栏地区煤市街往西,沿着著名的杨梅竹斜街走到头,在桐梓胡同到樱桃胡同之间,有一片名副其实的“百花园”。这里曲径通幽、草木扶疏、四季皆景。
更难得的是,这处百花园与周边的平房民居融为一体,遛弯儿的居民像逛自家后花园一样自在舒坦。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乱糟糟的菜市场,居民都习惯管这儿叫“大棚”。说起从“大棚”到“百花园”的转变,可是个大工程!
“大棚”的大名叫天陶广大市场,只开上午半天,卖点儿瓜果蔬菜、家用百货。中午铁门一落锁,就算闭市了,但游商散户在路边又摆起了地摊。
先不说堵了胡同,光是污水垃圾这些问题就够扰民的。况且,这里不光是胡同居民区,更是珍贵的历史文保区。整个大栅栏地区114条胡同,几百年的历史,堪称北京胡同活化石,哪经得起这么折腾糟践?
居民反映强烈。我们忙坏了,天天接举报。
2015年8月,正是最热的时候,我和队里同事们开始了“一天两万步”的酷暑锻炼——配合街道办事处进行市场清理。
去年5月,西城区政府根据全市疏解非首都功能和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拆除了原有市场。按照规划,500米半径的公园服务居民,还绿于民。队里对周边7处开墙打洞和占道经营迅速进行了封堵、清理。
拆了菜市场,居民买菜需要到附近街道,最远的甚至走到陶然亭的菜市场。必须帮居民解决后续问题啊。但大栅栏地区寸土寸金,找菜站用房何其难。经过反复协调,街道办事处将一些办公用房腾出来,又利用部分闲置房屋,在桐梓胡同北边建起几个便民菜店,后来又在百花园东门口开了家颇具规模的社区便民菜站。去年初,还在前门小学西边小广场引进了农产品直通车,直供社区居民。大家买菜一下就方便了。
前门小学西侧,清除无照废品回收点,恢复了小广场,让居民日常休闲健身有去处;“北京坊”新地标周边,拆违后提出物业化管理模式,防止问题反弹……现在,大栅栏地区的老北京街区文化特色正在恢复。
撤市、拆除、建花园、建规范菜站,综合整治有了体系,就不再重复以前“管了好、好了乱、乱了再管”的循环了。
环保标准三地统一的背后故事
讲述人:北京市环保科学研究院大气所聂磊
2004年毕业留院后,我一直从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我们的研究,是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服务,另外,也为企业减排提供技术支持。
我的手机,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几十个咨询电话或短信。这不,9月份,北京、天津、河北的首个三地环保统一标准要实施了,各个企业更是问个不停。
说起来,这标准,确实我们团队最清楚。制定这个标准背后的故事,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这第一个三地统一的环保标准,是关于建筑涂料和胶粘剂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值的,听起来特复杂,但和我们老百姓的生活直接相关。我给您举个例子,咱家里装修就得使用建筑涂料和胶粘剂,这东西是不是环保,您说重要吗?
早在2014年,北京就立项开始做这个标准,本打算自己直接发布实施。但我们又意识到,建筑涂料和胶粘剂产品是流通的,北京单独提高标准没用啊,得和天津、河北一起来。
这个想法,天津和河北都支持。
达成共识很容易,可真坐下来一定标准,问题立马出现了!
河北人说:不行,这么规定,在河北肯定行不通。原来,咱北京标准高,要求只能生产、销售和使用更环保的水性漆。除了特殊情况外,不许用油性漆。可河北全省一下子这么高标准,真的做不到!
一拨一拨的专家请进我们的会议室,研究解决办法。我们也没闲着,人家反映了意见,咱得去实地看,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我们团队7个人,挑了十多个地儿,挨个去调查。石家庄、衡水、廊坊、三河……跑遍了。
到当地,查什么?先去各种建材市场买材料,高端的建材城、低端的路边店,通通不放过,就是要看看当地产品的实际指标。半年的时间,我们带回来三四百个样品。
同时,我们“闯进”当地企业抽检,看看他们真正的技术水平。有的企业见了我们特紧张,还想用别人生产的优质产品糊弄我们。我立马告诉经理,“您可别作假,这是为了以后定标准用的。现在您让我测出来一组特漂亮的数据,到时标准定严了,您可别哭着找我说根本生产不出来。”
一份份检测报告,加上我们的抽查结果都表明,河北和天津的很多企业短期内不能彻底告别油性漆。于是,各退一步,达成共识!允许河北和天津暂时继续在两小类中生产和使用油性漆。三地首个环保统一标准就是这样诞生的,各类限值比原来严了一到四成。
像这样颇费周折地定标准,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这三年来,在我们的技术支撑下,北京先后发布了11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有些是在还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在全国首发的!
“十三五”期间北京还会出台多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和同事压力很大,但我们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因为,这全都是为了北京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