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 » 时评 » 正文

全球深度观察:“租个老外”行当 中国人的脸不是脸吗?外国人脸就一定好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12  来源:环球网
核心提示:香港《南华早报》6月10日文章,原题:招聘白人——中国红火的“租个老外”行当 来自美国的凯蒂今年25岁,除了在一家公司全职上班

香港《南华早报》6月10日文章,原题:招聘白人——中国红火的“租个老外”行当 来自美国的凯蒂今年25岁,除了在一家公司全职上班外,她还有个有趣的兼职。她的名片显示她的兼职是一家公司负责人的助理,工作范畴包括陪同该负责人与客户赴宴,每周一次。“我对这家公司知之甚少,我们在饭局上从来不谈生意”,凯蒂说,“饭局很有趣,而报酬可观——每次1000元人民币。”凯蒂从未问过该公司为何需要外国人扮演这种角色,但她认为这肯定与为该公司打造“国际”形象,以及她能为宴会交谈增加些许“异国情调”有关。

在中国,此类雇用外国人尤其是白皮肤的西方人“撑门面”的现象并不鲜见。许多中国人将白人面孔等同于商业成功和全球化标志。几十年来,中国制造如含有外国元素——例如听起来有西方意味的名称或由白人模特做广告——的产品,向来被认为“高人一等”。该观念已使中国成为外国人能靠脸吃饭的国度。而这种“租用”的行当已存续10多年之久,尽管外国人面孔正变得越来普遍——官方数据表明,去年在华工作的外国人超过90万,而上世纪80年代仅有区区1万人——但仍然备受市场青睐。

尽管许多中国人仍对国际表象另眼相看,但广州白领莉莉·曾却不以为然,“这些活动压根没意思,无助于提高看客们对这些项目的印象”。在上海居住的美国游戏设计师迈克表示,“民众对外国人存在一种误解,认为他们富有、技术高超或受过良好教育,但并非总是如此。顾客受过的教育越多,就越容易判断个中真假。”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院长李伯淳认为,这还反映出中国社会普遍对自身文化缺乏自信。他建议有关部门向民众宣传中国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以改善这种状态。(作者严婷,王会聪译)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