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无人机
近些年,未经报批的无人机飞行致航班延误的事件频频发生,“黑飞”无人机还多次侵入军事地域、干扰军用飞行器正常飞行、航拍“偷窥”国防设施、泄露国防机密。
中国民航局近日披露,仅在5月份,成都、重庆、昆明、西安、广州、长沙等机场共有19次无人机影响航班正常运行事件,共有326个航班受到影响,其中101个航班返航备降。
今年以来,西南地区机场成为无人机扰航事件爆发的“重灾区”。4月21日下午,四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遭遇多架无人机干扰,导致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多个航班备降或返航,逾万名旅客行程受阻滞留机场。5月12日,重庆江北机场发生无人机扰航事件,导致航班延误、备降等情况,对飞行安全构成威胁。
各种无人机安全事件如“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社会“恐机”情绪。这不仅给民用无人机行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也给无人机的拥有者和生产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6月13日,中国民航局适航司副司长王京玲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民航局于2017年5月16日颁布了无人机实名制政策,6月1日起实施。据统计,截至6月12日,在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上注册登记的民用无人机达到4.5万架。而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仅某品牌无人机市场保有量为50万架以上。
在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执行秘书长柯玉宝看来,从事无人机飞行和业务有3个硬性条件:须考取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的训练合格证,须向军航申请民航飞行区域,须向民航申请飞行计划。三者缺一,就属于“黑飞”。但面对数额不菲的培训花费、繁琐的空域申请,不少无人机爱好者似乎只有不飞或“黑飞”两种选择,不少人选择了后者。
今年4、5月份西南地区频频发生无人机干扰民航事件后,各地区相关部门迅速跟进,纷纷亮出“禁飞”令牌。这些举措虽然在短期内能有效遏制事件的恶化,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无人机带来的安全问题。
有专家表示,面对汹涌如潮的“飞行热”,为“飞行者”释放合理的管制空间非常必要。一方面要依法严惩危害国防安全、公共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黑飞”责任人,填补法律漏洞,明确不同主体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编织好维护航空安全的“法网”。
另一方面,要尽快在无人机实名制的基础上,推动中国低空空域改革,简化空域申报手续,划设专门的“隔离空域”,给无人机分配相应的活动空间,才能真正解决“上天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