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房地产有关人士认为,近年来一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通过“假离婚”的方式规避限购政策、获得首付和利率优惠,成为一些家庭的选择。一位北京的房地产中介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2016年10月之前的政策,一次“假离婚”,单是利息的差距就相当于一个平均工资水平的职工“不吃不喝干10年”。此事再经报道,引发巨大争议,对此,你怎么看?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 旁边评论
“假离婚抵10年收入”不可取
今年3月,“中介小伙为卖房和客户结4次婚”的事件引发网友热议;3个月后,又一条新闻引爆舆论,不同的是,这次是“假离婚”。而如此折腾婚姻,都是为了房子、车子等利益,“假结婚”是为了获取买的资格,“假离婚”则是为了多买房,或者多分房。
事实上,“假结婚”“假离婚”这种在婚姻上动手脚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了。而这既折射出当事人的无奈,也暴露出相关制度的缺失。直接原因是部分地区把婚姻、户籍等与购房、购车资格挂钩联动,导致具有这种需求的人将婚姻变成了投机取巧的“工具”;而另一方面,随着观念的解放,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遭遇了挑战。
尽管调控政策对于调节房价等的确大有裨益,但同样滋生了“假婚姻”这个“副作用”。这意味着,相关部门出台房产政策要具有全局性,堵住制度的口子;同时还要多一些周延性。
婚姻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假离婚”等视婚姻如儿戏的行为,不仅亵渎了感情,更存在法律风险。而令人欣慰的是,在被问及“用‘假离婚’换取10年收入到底值得吗”的问题时,近七成的被调查者给予了否定回答。
新京报评论员 李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