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晚上9点,雨依然很大。孟曦如约赶到阜成门附近的一个胡同口,等待接应。吸引她冒着大雨也要前来的,是一份被称为“大妈鬼饼”的夜宵小吃。不久,胡同里传来肉饼特有的香气,在寂静的雨夜显得格外温暖。远处走来提着食物袋子的小姑娘,与孟曦想象中的大妈形象相去甚远。从夜里11点才营业的摊点,到现在通过女儿运营的公众号提前预订上门自取,阜成门这位做了20多年肉饼的大妈和她的拿手招牌现烤肉饼,始终保持着“神出鬼没”的风格。虽然吃过的食客对此褒贬不一,但肉饼的名声越传越广,被众多食客称为“大妈鬼饼”。
胡同外的接头
孟曦是因为朋友圈里的一篇文章才知道“大妈鬼饼”的。独特的招牌,以及作者在文章中妙趣横生的描述,让她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名字,并开始跃跃欲试,打算抽时间去一睹究竟。
文中最打动孟曦的一句话是:“凌晨一点出门吃鬼饼,疯了吧?”通过网友提供的微信号联系到“大妈鬼饼”后,孟曦发现,其实想吃一份鬼饼并不需要那么晚。
每天,“大妈”都会在朋友圈更新自己这一天的安排。最近几个月,她的状态始终是:“大家好,现在大妈鬼饼改在家烙了,肉饼、鸭蛋和粥需要打包带走。馋这口儿的亲,微信预订,到大妈以前出摊的地方来取。预订时间晚六点到十一点半。取饼时间晚六点半到十二点。”每天通知的最后,“大妈”还会提醒大家,“胡同不好停车,您可以把车停在二环辅路上,下车走两步儿就到了。”
6月22日下午,孟曦怀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大妈”:今晚下雨,还出摊吗?被告之,不出摊了,但仍可以去家里自取,不限量。商量好取餐时间后,“大妈”发来了一个定位地址。定位的位置位于阜成门地铁站附近一条胡同的胡同口,如约赶到后,孟曦发现周围并没有疑似店铺的位置。但空气里却隐隐约约传来肉饼的香味,几分钟后,一个包裹严实的小姑娘打着伞,送来了装有肉饼的餐盒。
迫不及待拿到快餐店品尝后,孟曦评价说:“肉饼有点咸,但确实很实在。”
数十年的坚持
肉饼套餐的价格,相比网上攻略上的价格略有上涨,一块饼、一个咸鸭蛋、一碗粥还有塑料袋里的一些咸菜,一共15块钱。与网上流传的“饼10块,蛋3块,粥1块”相比,套餐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小米粥换成了棒渣粥,“成本涨了”。
前来送餐的小姑娘是大妈的女儿,也是她在实际运营“大妈鬼饼”微信号,负责每天接受订单。但实际烙饼的还是大妈,女儿仅帮忙打包。据女儿介绍,大妈今年50多岁,烙饼已经有很多年了,此前一直在附近摆摊。
而根据熟悉食客介绍,大妈的肉饼摊已经有了至少20多年的历史,“我小时候就听说已经摆摊十多年了,从我开始吃到现在又十几年了。”
在“大妈”4月以前的朋友圈状态里,仍能看出每天出摊前的“预告”,几乎每天的出摊时间都稳定在夜里11点。根据众多食客的记录,彼时大妈的烙饼摊常常会营业到凌晨3点。从夜里10点多开始,就会有人陆陆续续排队,等待大妈的出现。为了照顾到所有人,大妈会进行统一安排,拒绝个别客人一次购买多张肉饼的要求,“卖不了这么多,那后边排队的还吃不吃啦?先给你烙两张,剩下的,等没人时候再买吧。”
由于总是出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妈的肉饼渐渐开始被食客们称之为“鬼饼”。口口相传后,“阜成门大妈鬼饼”的名号也越来越为大家所熟知。
看不见的饼香
大妈的出摊规律第一次被打破出现在今年3月底。3月22日那天,“大妈”第一次在朋友圈提到,“最近管得太紧,至少每天都得十二点半以后出摊。”同月26日,“大妈”在朋友圈通知大家:“近期管得太严,大妈今天只能在家做肉饼了,肉饼和鸭蛋需要打包带走。由于在家里不能影响邻居休息,只能做到11点。需要的亲,可以预订,到大妈每天出摊的地方来取。”此后,每天在家做肉饼、提前预订再上门自取成为大妈鬼饼新的经营方式。
据大妈的女儿介绍,母亲摆摊已经有很多年,但从一开始就“没名,也没有执照,也没啥秘方,就是路边摊”。甚至流传甚广的“大妈鬼饼”也是别人给起的,大妈自己也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时候自己做的饼就成了“鬼饼”,只是大家都这么叫,就用了这个名字。
大妈不再出摊后,深夜的阜成门街头,再也不见排队买饼的独特景象,但许多人仍保留了去大妈那儿买一块肉饼的习惯。小乐住在离阜成门几公里外的地方,今年3月第一次听说了“大妈鬼饼”的存在,立马就去尝试了下,“其实说多好吃也不一定,主要是得拔个草。”小乐记得自己第一次去的时候,大妈的摊前还排着长长的队,“寒风瑟瑟中至少等一个小时。”吃过一次后,小乐就喜欢上了大妈烙的肉饼,“尤其是晚上饿了,周围没啥吃的,闻见肉饼的味道,再来点小米粥,确实解气。”
不确定的未来
对于小乐来说,大妈的小摊是北京街头最接地气的深夜食堂之一。可惜的是,如今食堂已经不再。好在“还可以微信直接订,然后送出来”。
不同于乐观的食客,大妈的女儿对于未来充满了担忧,“担心朋友圈‘太大’,毕竟我们是无照经营,之前摆摊时就曾被举报过”。
当被问及为何不开一家店时,她说,现在已经没有开店的想法了,主要还是因为母亲目前年纪太大,身体大不如前。不少食客也觉得,如果开了店,“大妈鬼饼”有可能就变味了。
“吃的其实不止是饼的味道,也是半夜一伙人在路边排队的那个感觉。当你拿到一份饼,看着后面苦等排队的人,那种感觉真好。”小乐说,现在可能还有人喜欢这种偷偷摸摸预订、“接头”的感觉。
不过在大众点评网上,也有一些买过“鬼饼”的人给出了差评,认为不够卫生,味道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甚至还有人买了以后“没敢吃”。
“有网友把‘大妈鬼饼’列为京城十大路边摊之一,对这样口口相传的深夜食堂,如何让它合理合法地延续下去,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也是个考题 。”孟曦说。
文/本报记者 孔令晗 线索提供/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