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6月26日电(记者 张尼)黝黑的皮肤,健壮的身材,笑起来有点羞涩,这是85后小伙许伟(化名)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如果不说,外人很难将他和“瘾君子”一词挂钩,但就是这样一个阳光男孩,却在10年前的一次朋友聚会中不慎沾染上毒品。
如今,在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里,这个曾经迷途的年轻人正经历着自己的“重生”。
堕落
——因一口“解酒药”染上毒瘾
1985年出生的许伟是家中的独子,从小颇受父母的宠爱。2006年大专毕业后,许伟就在父母的资助下,在老家做起了建材生意,靠着父母的关系,生意也算红火,颇有些“少年得志”。
然而,2007年的一次朋友聚会,却彻底改变了他原本的人生轨迹。
“那次喝完酒以后头非常晕,朋友说有种‘药’可以解酒,问我愿不愿意试试,当时对毒品的认识就停留在‘海洛因’‘白粉’这类东西,不知道那‘药’也是毒品,禁不住劝说,一时冲动就吸了。”许伟回忆说。
他说,那时候朋友告诉他,这种“药”并不是毒品,想吸就吸,不想吸就不吸了,没有那么可怕,而他吸食以后发现,解酒效果的确非常明显,这让许伟很是享受初次尝试的感受。
后来,许伟才知道,这种所谓的“解酒药”就是冰毒,但为时已晚,他很快染上了毒瘾。
“那时候因为年轻,爱结交朋友,每天都喜欢吃吃喝喝,后来每次喝完酒就想吸。”据许伟回忆,刚开始他还是和朋友在一起群体吸食,再后来,他的性格也变得越发孤僻,最后干脆变成一个人吸食,原本健康的身体也一天天消瘦下去,1米78的身高,最瘦时体重只有120多斤。
另一方面,许伟同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急转直下。
因为吸毒,他和父母的关系变得紧张,朋友也逐渐与他疏远,最让他难过的是,相恋6年的女友在发现他吸毒的事实后,最终离他而去。
“我们在大学时就相识了,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但最后却分开了。”谈到当年的那段恋情,许伟脸上依然会流露出难掩的失落。
挣扎
——戒毒后复吸,成为摆脱不了的梦魇
对于很多尝试戒毒的人来说,戒毒后复吸是一个难以摆脱的噩梦,许伟也不例外。
2011年,许伟的家人发现他在吸毒,于是尝试将他关在家中强行戒毒长达8个月,这期间,他没有再碰毒品。
“后来家里人对我比较放心了,就允许我出来和朋友走动,但是当时,我并没有断绝‘毒圈’,很快就复吸了。”许伟说。
2013年,家人第二次发现许伟吸毒,一气之下决定把许伟送到外地,让他彻底和“毒友”断绝来往。
在新环境里,许伟的父母为他安排了住处,很快他也找到了工作。看到儿子开始正常工作上班,放下心的父母才回了老家,只是偶尔来探望。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在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许伟很快又接触到了一帮“毒友”,再次复吸。
用许伟的话说,因为长期吸毒,让他练出了一副“火眼金睛”,观察一个人是不是吸毒,多接触几次,他就能看出来。
他告诉记者:“吸毒让我变得没有上进心,不想和正常的朋友接触,来到新环境里,心里还在想毒品,想去寻找,如果看出来是‘道友’,就会刻意和他接近。”
重生
——渴望摆脱“心毒” 回归平淡生活
2016年,许伟再次被家人发现吸毒。这一次,失望的父母决定将他送到北京的戒毒康复所。
“我们再救你最后一次,如果不听从安排,以后再也不管你了!”来康复所之前,许伟的父母撂下了狠话。虽然心中不是完全自愿,但许伟还是服从了家人的安排。
许伟说,刚来时看到周围都是穿警服的工作人员,觉得自己来错地方了,很排斥。但慢慢的,通过和这些民警的交谈,他逐渐打开了心扉。
“我们都称所里的警官为老师,他们和学员讲话语气很和蔼,没有戴着有色眼镜去看我们,甚至有些不能和父母讲的话都可以和他们倾诉。”许伟说。
在康复所,许伟的生活变得规律起来——早上出操、吃早饭、上课,中午午休,下午上课,晚上进行康体训练或冥想,在他看来,这里更像是一所让他静心学习的学校。
从最初的情绪化、看什么都不顺眼,到后来参加所里开展的团体心理活动、运动康复训练、针对吸食新型毒品的戒毒人员开展脑功能训练,许伟的状态逐渐好转,和其他康复人员相处也不再有那么多问题。
他说,在康复所的这一年,他对毒品的认识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以前认为冰毒是一种‘时尚’、‘娱乐’,并没有真正把它当作毒品,始终觉得是我在控制它,而不是它控制我。”许伟说,如今通过在康复所学习,他开始对冰毒产生恐惧,“在康复所里还看到很多情况更严重的学员,有些人出现每天自言自语的症状,亲眼所见让我受到很大触动,害怕变得像他们一样。”
如今,经过一年的康复,许伟受毒品摧残过的身心都在慢慢恢复正常,体重也长到了160多斤。在刚刚过去的父亲节里,他和父亲通了电话,父亲也给了他很多鼓励。
他告诉记者,经历了这么多,他才想明白了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以前我一直想要大富大贵的日子,希望人生轰轰烈烈,如今却发现平淡是真。”
谈到未来的计划,许伟说,等自己完全恢复后,会回到父母身边,他想找一个女朋友,过上平淡幸福的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