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 » 时评 » 正文

全球微博看点:中印边界锡金段对峙 这次印度在玩什么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30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文章来源:直播港澳台;文章作者:石亮针对印度媒体关于中印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对峙(外交词汇称“相持”)的报道,中国外

文章来源:直播港澳台;文章作者:石亮

针对印度媒体关于中印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对峙(外交词汇称“相持”)的报道,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迅速做出了回应。类似事件不是第一次发生,在中印边界划定之前也还会可能再次发生。中印边界争议显然已经成为维护中印边境地区和平稳定的潜在威胁,也对两国之间发展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成挑战。

中印边界锡金段对峙需格外警惕

但相比于以前类似对峙事件,这次边境对峙事件有所不同,释放出一些危险信号。一是这次印军越境是在双方有共识的无争议边界地段。按中国外交部说法,印度越境的中印边界锡金段已由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并由印度政府多次以书面形式确认。印度违反条约和共识,既违反了印度承担的条约义务,也破坏了国际法上的“禁止反言(estoppel)”原则。

二是印军越境的行为构成了国际法上的侵略行为。《联合国宪章》明确禁止侵略行为,作为一条基本原则,按照《宪章》第2条第四款的规定,各会员国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这一原则也为1974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所细化和明确,特别是该决议第3条在列举侵略行为的时候,第一项就规定“一个国家的武装部队侵入或攻击另一个国家的领土”构成侵略行为。

三是印度对此次对峙事件的罕见低调反映了印方的心虚和试探心理。以往中印边境的对峙事件印方都会第一时间大肆炒作,在舆论上对中方进行抹黑攻击。这次对峙事件,按《印度斯坦时报》的报道已经持续十天,但印度媒体直到6月26日才援引消息人士披露此事,印度外交部和国防部也没有第一时间发声,这反映出印方对此事的理亏和心虚,也反映出印方将对中方领土的蚕食范围扩大到无争议地区,企图对中方的耐心和容忍进行试探,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中印边界问题印方“玩法”升级

中印边界问题涉及到复杂的历史问题,阐述清楚会远远超出本文的讨论范围。结合这次以及近年来发生的中印边境对峙事件,还是可以梳理出印度近年来处理中印边界问题的一些特点规律和趋势。一是擅打舆论牌。每次中印边界对峙事件,都是印度媒体率先发声,然后中方再做出回应。印度媒体的炒作当然不是偶然的。考虑到边境地区都属于高海拔高寒地区,如果没有印度政府和军方的支持,媒体记者很难通过公开信息进行报道。通过一线边防部队和外交政策部门之间的紧密协调配合,印军企图使其军事层面的侵权行动同时达到比较好的外交和舆论效果,这一点印度近年来已经玩儿的很溜。客观上讲,这一招印度方面屡试不爽,而且确实在国际社会面前达到了先入为主的效果。

二是注重揣摩利用中印文化心理差异。近些年来,印度不再只是简单地进行媒体炒作和抹黑攻击,开始琢磨和研究中印两国之间的文化心理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玩弄阴谋和权术。按照中国人的心理,一般在有双边高层互访或重大多边外交活动情况下,相关国家应当在争议领域保持克制或缓和,为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印度的做法恰恰相反,近年来多次选择在中印领导人互访时机炒作中印边境事件。此外,印度这次挑起事端,对中方正常活动越境阻挠,不排除其意欲利用中方国际国内重大政治外交议程时机捞取实际好处,因为印度知道按中国的传统惯例,在有重大政治外交议程的时候都会特别强调安全稳定,对这样的时机加以利用似乎已经成为印度等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相处之道。

三是合作与遏制并重的两面性突显。一方面,出于自己经济发展利益和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的考量,印度同意加强政治对话,深化战略互信,保持两国各层级政治对话磋商机制。两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基本实现了定期访问,两国领导在国际多边场合保持着频繁会晤,特别是两国在金砖国家合作框架内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另一方面,印度对中国保留有深深的战略疑虑,从各个方面加强对中国的遏制。除中印边境问题上小动作不断、加紧侵权蚕食外,还在印度洋方向炒作中国威胁,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施压,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加强勾连。此次边境事件正值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美国,不排除印度方面利用这一时机在印美双边框架内谈南海问题和中印边境问题,借此对中国施压。

四是在一线行动上强势争控。从中印边境对峙事件发生的频率、地理范围看,特别是这次印方开始试探在没有争议的锡金段对中国领土进行蚕食,反映出印度方面在边界问题上强势进取、咄咄逼人的态势。在维持中印边境稳定和管控分歧方面,双方达成了一些共识并签署了相关协议,但这些协议并未阻止印度近年来在中印边境的侵权蚕食,只是被印度方面当作表明采取信任措施姿态的幌子,印度行动上从未打算真正执行这些协议。

印方变本加厉到底想干什么

印度近年来变本加厉的做法从多个层面反映出印度外交国防政策的一些非正常理念和指导思想,而这些正是造成印度在中印边境地区步步紧逼蚕食示强的根源。一是强烈的殖民主义心态和宗主意识。印度本身是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但遗憾的是印度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许多殖民地国家在二战以后走上了自主独立的道路,印度虽然从宗主国英国那里也取得了独立,但却保留了殖民主义的劣根性,自认为是南亚地区的老大,把从英国那里经受的殖民主义又施加于南亚周边国家,吞并了本来为独立国家的锡金,并对不丹、斯里兰卡等国施加类似宗主国的影响。这是中印之间存在锡金段争议的根源所在,否则这段边界本来属于中国与锡金之间的边界。

二是拙劣地践行马基雅维利主义。前文总结了印度近年来在中印边境地区侵权扩张的特点规律,无论是外交层面的两面性包括奉行“东进”政策,还是打舆论牌或利用中印文化心理差异制造事端,都反映出印度方面为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的心态,这种权属和谋略的使用是典型地在外交和军事实践中奉行马基雅维利主义的表现。印度作为一个地区大国,不是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而是拙劣地使用《君王论》中的权术之道,不利于发挥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积极作用。

三是复仇主义和悲情牌。印度对中国的这种遏制和防范心态,无疑与1962年两国之间的边界冲突很有关系。遗憾的是,印度未从上次的挑衅和自食恶果中吸取教训。很多学者不避言,或多或少的复仇心理始终存在于部分印度人心中,成为印度方面不能打开的心结。印度方面则利用这种心理,在国际场合打悲情牌,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的形象,并一再渲染中国威胁论。

中方克制背后的思考

在印方强势争控的情况下,尽管双方在边界上小的摩擦冲突不变,但还没有造成过影响两国两军关系的大的开火事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方面保持了极大的战略忍耐和战术克制。但这种忍耐和克制是有限度的,如果印方把中方的善意视为软弱,那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在目前的情况下,中方是否应当依据变化的情势调整政策,不给印方在战略和战术层面进行冒险或投机的幻想空间,值得研究。笔者在此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提一些也许看似“天马行空”的思考建议。

一是对此次事件所反映的印方动向保持高度警惕。从纯军事的角度讲,中印边境高山横亘的地理条件并不适合双方拉开阵势打一场,1962年边界战争的爆发有其特殊性,这么多年来中印边境地区偶有紧张局势但总体平稳可控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只要印度方面不采取挑衅性的政策,中印之间打不起来。但是,正如“墨菲定律”(Murphy's Law):任何事情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如果印度方面准备酿成一场大的错误这场错误就会发生,如果担心中印边界发生冲突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二是在外交和舆论层面对印度采取对等的反制。对印度这种赤裸裸地侵略行为,除一般的双边交涉外,可以考虑在在多边层面表达中国的安全关切,否则印度就会倒打一耙。特别是,在“争端之继续存在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且双边交涉未果的情况下,可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将这种情势提交联合国安理会或大会注意。同时,中方要吸取相比印方舆论上比较被动的教训,在舆论上打主动仗。近年来,印度也在中印边境印方一侧大搞军事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方很少抗议,其实也可以主动通过舆论向印方表达关切。对于印方的越境行为,也可以主动通过媒体曝光,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否则就像现在一样由印方恶人先告状。对于此次印度军队明显越境的行为,可以借鉴国防部使用音视频证据揭批日本无理指责中日军机危险接近的有效做法,对印方此次非法越境的侵略行为进行揭批曝光。

三是在军事层面对印度保持强大的压力。从国际法的角度讲,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和有关习惯国际法,中方对印方侵略的行为完全享有合法自卫的权利。中方致力于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界争议,但在军事层面绝不能给印方冒险和投机的空间,必须保持强大的自卫能力,采取合法合理的自卫措施。国际法上行使自卫权主要是遵循比例性和必要性原则。在目前印方没有开火的情况下,中方有权采取一切与印方行为相对称的必要的自卫措施,使中印边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比如,在中方占有有利战术态势的争议地段,中方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收复被印方实际控制的中方领土,直到印方退回中印边界锡金段印方一侧。当然,最根本的是要在边境地区保持足够管用的强大自卫能力,一方面使印方彻底丢掉蚕食侵占中国领土的幻想,另一方面在印度采取冒险和投机的时候能够采取一招制敌的合法自卫行为。

一个稳定、强大的印度有利于构建多极秩序,这一点从外部环境上讲对中印两国发展都有利。事实上,中国与所有14个陆上邻国当中的12个国家签署了陆地边界划界条约,中国通过和平谈判手段解决领土争端的诚意国际社会有目共睹。目前仅仅剩下印度和印度控制下的不丹还没有与中国达成协议,从这个角度讲印度方面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存在的问题。发展稳定的中印关系既造福两国人民,也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平稳定。如果印度不能从更大的世界格局和更高的战略眼光看待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中国崛起存在过多的不必要的担心,对两国的历史仍然心存芥蒂,甚至抱有复仇心理试图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扳回一城”,以为可以肆无忌惮地侵犯中国的领土,那就应了中国的一句谚语,只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