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老人护理需要更加标准化和精细化摄影/本报记者 王薇
本报讯(记者 王薇)居家老人在家门口就可实现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失智老人也可以住进照料中心得到精心的看护。昨天,北青报记者从市老龄办获悉,今年,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将达350家,目前,七成实现了品牌连锁化经营。今年本市还将加大扶持专业养老服务的力度,推动连锁化品牌化的发展。
昨天上午,劲松八区的劲松老年家园里非常热闹,白发苍苍的老人们聚在一起学画画、插花球、学唱歌,老人们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笑容。这里就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只接收失智老人的养老照料中心。照料中心的负责人张玉表示,在北京,养老服务正在向标准化、精准化发展,深耕细作才能真正让养老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在这家专业接收失智老人的养老院里,精准化的服务体现在方方面面。因为失智老人不识方向、不认熟人、不知冷暖,在这里生活的60位老人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一个追踪器,只要老人离开照料中心,追踪器就会报警提示。三层楼里每层的环境色也都不同。一楼是绿色,二楼是紫色,这样老人即使走错,也能通过对颜色的分辨回到自己的楼层。
东城区多福巷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是北京首家养老驿站连锁化管理集团——诚和敬养老驿站中的一个。社区居民徐阿姨告诉北青报记者,现在每天到驿站来活动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多福巷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场地由街道提供,白天老人们可以在这里聊天、学太极拳、学油画。这里推出的“讲述者口述历史”的心灵慰藉服务受到了很多老人的欢迎。
市老龄办副主任蔡双表示,2016年,本市启动了养老服务驿站试点工作。养老服务驿站为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内容之一,采取政府负责设施提供,各区、各街道为社区无偿提供场地支持,专业化养老服务企业运营的操作方式进行。去年年底,全市已建成养老服务驿站150家,七成实现了品牌连锁经营,今年将实现200家运营,年底总运营数达到350家。到2020年,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总数将达到1000个,基本做到老年人较多的地方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