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一年有余的武汉电视问政,昨晚重新“开考”,首场聚焦基层作风治理。问政现场曝光了一系列百姓身边的“小事情”,却暴露出“新衙门作风”遭民怨的大问题,参与问政的各区满意度测评得分普遍偏低。
在武昌区,从十堰来汉创业已9年的姚先生,因孩子上学要办理居住和就业证明。尽管提前在网上查询相关流程,但他还是在积玉桥、中华路两家政务服务中心和区人社部门之间来回跑了七八趟。主持人评价,这是群众用双脚丈量出的“新衙门作风”。
在洪山区,家住南湖的75岁老人黄菊兰为申请居家养老护理补贴,整整花了26天,前后跑了20多趟才办完所有材料。期间,相关部门要求其3名子女分别开具与老人没有同住的“独居证明”,但社区却拒绝开具。不得已,黄菊兰的女儿找熟人开出这份奇葩证明,却因少写了“系独居”三个字,又得重开。至今,老人仍未拿到护理补贴。
对此,洪山区负责人表示,应严格按照规章办事,“找熟人,不应该”。直播连线中,该负责人承诺加强“马上办、网上办,让群众少跑路,确保群众办事满意”。黄菊兰老人说,“不要光嘴巴说,要把事情办好,我才满意。”
对此,现场点评专家、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卓认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没有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体会不到老百姓办事的艰难,才会制定出如此多的奇葩证明和繁琐流程,“只有把切身体会融入工作中,才能解决百姓的困惑和纠结。”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认为,正是因为部分官员、工作人员犯了凭想象决定办事流程的“主观主义”,靠发公文、搞审批盖章来管理的“文牍主义”、冷眼旁观百姓跑腿的“官僚主义”以及“形式主义”错误,才会形成这样的“新衙门作风”,引发百姓的反感与报怨,“这样的集合体浑身散发着臭味,破坏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一定要坚决清理。”
昨晚,问政现场曝光的多是申请公租房、办理不动产证等窗口服务类的“小事情”,但这一环节中出现的“慵懒散怠”,却成为百姓“最怨、最恨”的大问题。在满意度测评中,参与问政的12个区,仅江岸区得分超过70%,江汉区和武昌区超过60%,其他各区均在及格线以下。(记者谢慧敏、成熔兴、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