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全球正在面临空前核危机。7月14日,美国智库38 North据朝鲜主要核设施热成像发现,朝鲜可能已重新加工可用于扩大核武器储备的钚,数量已超过先前认为的规模。与冷战时期美苏核竞赛相比,当今世界面临的核风险更多来自被要求停止核试验却又不断突破新技术的“不负责任国家”,以及日益坐大的恐怖主义。
切尔诺贝利核灾已经过去31年,各国并未汲取教训。朝鲜第六次核试验蓄势待发、日本九州核泄漏后遗症犹存、美俄开始放缓核武器裁撤,全球4200枚核弹投入军事部署。如今,我们该如何面对这项上世纪最危险的发明?
“全球核禁试条约不断面临冲击,‘核恐怖主义’成为目前国际社会的极大威胁。如果朝鲜因内部重大不稳定事件而发生核泄漏,后果将不可想象。”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凤凰国际智库学术委员冯玉军日前在“中美俄三边关系与全球核不扩散策略”研讨会上,对当前国际军控体系面临的新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中美俄安全关系以及朝核问题发表了看法。
冯玉军认为,新军事革命正在核武器现代化、反导防御、全球即时打击系统、网络战等领域全面展开,国际和地区军事及安全格局加紧重塑,传统的战略平衡遭受严重冲击,即有的国际军控和裁军体系已是千疮百孔。新形势下,国际社会必须应因时代变化,以新的思路和方法重构战略武器削减、全面核禁试及核不扩散机制,并在太空、网络等新安全公域制定普遍适用的规则。
美俄战略武器削减不仅要关注武器数量,也要对质量的提升做出明确规定;较之“核俱乐部”成员之间的战略武器削减谈判,对印、巴等事实上的核国家做出约束以及防止核与导弹技术、核材料、核专家在“不负责任国家”及恐怖组织层面的扩散更为迫切。本期《战略家》栏目将冯玉军教授发言进行了整编,与凤凰国际智库读者分享。
当前全球核风险远大于冷战时期
冷战结束25年后,世界不仅没有变得更安全,反而出现了更多危机和挑战。国际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乱象丛生,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而一场新的军事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地展开。这场军事革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核武器的现代化,反导防御系统的部署,全球即时打击系统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战的实际运用。这导致国际和地区军事及安全格局加紧重塑,传统的战略平衡遭受严重冲击。
全球裁军和军控体系正面临巨大冲击
尽管美俄已经签署了三个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但数量上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完全停止核较量。近两年,美俄都在积极推进核武器的现代化,未来十年美国核武库现代化的花费将达到4500亿美元。2001年,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以后,在欧洲和亚太地区大力部署反导防御体系。前不久美国针对洲际战略导弹进行了反导实验,加速了全球战略的失衡。美苏之间“中程导弹条约”的约束力随着俄罗斯国力的衰弱而减少,为弥补与美国日益拉大的军力差距,俄罗斯近年来正逐渐摆脱中程导弹条约的限制。
而“核不扩散条约”也日益失去效力。如今,核技术已经不再难以突破,核技术的扩散很难控制。越来越多的国家拥有了核技术、核材料,谋求拥有核武器。印度、巴基斯坦,包括现在的朝鲜,事实上都成为了核国家。相对于中美俄英法五个“核俱乐部”成员,这些新兴核国家不确定性更强,给地区和国际安全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更大。
与此同时,“核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极大威胁。如果恐怖分子或黑恶势力得到了哪怕不是先进的核武器,而是脏弹或者是核材料,引发放射性污染,其后果都将不可想象。防止这些危险性材料落入恐怖分子的手里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国际社会迫切需要重塑全球裁军与军控体系,要在核开发、全球即时打击系统、反导、网络、太空等领域建立新的全球共同遵守的规则。重点不在于这些核大国的核武器数量的削减,而在于既要对数量做出相应的规定,同时也要对各个核大国之间核武器现代化的未来的步伐做出相应的约束。与此同时,更要把对新兴核国家以及“核恐怖主义”作为国际安全治理的首要课题。
朝鲜拥核危及地区安全,中美俄日韩需携手应对
本月初,朝鲜首次成功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第六次核试验也箭在弦上。朝鲜不仅在导弹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在核弹方面也在持续发展,拥有的核弹原料规模可能比先前认为的更大,这不禁令人担忧。如果朝鲜发生核泄漏,如果朝鲜内部发生重大不稳定的情况,导致核专家和核技术的进一步流失,我们怎么办?
特朗普要结束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战略忍耐“”政策,力图通过施加更大的压力来迫使朝鲜放弃核计划,但很可能并不奏效。朝鲜“金氏”政权已经在高压之下生存了五、六十年,单纯的外部施压不可能改变其核计划。所以我们要改变思路,把大的目标分成几个小的步骤,提出一些小目标。朝核问题的解决要从“无核化”着眼、危机管理着手,只有中美俄日韩在防止朝放射性污染、核设施危机应对、难民危机处置等领域以沙盘推演方式沟通立场、协调政策、防止误判、培育信任,才能不再让朝鲜利用大国矛盾纵横捭阖,以“切香肠”的方式实现其核野心。
中美俄日韩等国要对朝鲜这个有着强烈的核野心的国家采取切实的步骤,打掉它的核计划。在朝鲜核问题上,现在无论美国、中国还是俄罗斯,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达成目标的路径上有非常重大的区别。中美日俄韩五国可以从防止风险的角度逐步开展合作。
朝核问题与美韩部署萨德必须综合考虑,不能割裂看待,在中美俄日韩之间某种方式的“东北亚多边反导合作体系”也许可以使相关国家走出“囚徒困境”,减少五个利益相关国之间的相互猜疑,把精力和资源真正放到应对地区的切实安全威胁上来。
共御核风险,中俄结盟是否可行?
中美俄战略博弈日益加剧,为应对各种挑战和威胁,中俄之间常态性的战略磋商不可或缺。现在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呼吁中俄结盟。但普京以及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都曾多次强调,中俄不会结盟。俄罗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伙伴,习主席在海湖庄园讲,中美关系有一千个理由要搞好,不能有一个理由搞坏,中俄关系同样如此。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定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和“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原则。在国际议事日程已不再仅仅是地缘政治、大国博弈并且日益复杂化的当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决不是要结成军事同盟以抗衡其他国家,而是要挖掘内生性动力以服务于“共同发展”的目标。
中俄关系发展到今天,我们要有一个成本和效益的准确评估。中俄关系的根本出发点还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额为五千多亿美元,和俄罗斯的贸易额为六百多亿美元。如果单纯为了地缘政治就“联俄抗美”,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会为国内政治稳定增加压力。况且今天的国际关系绝不仅是地缘政治问题,还有气候变化、全球金融治理、国际安全等问题。以冷战的方式来处理今天的国际关系,无法抓住国际问题的本质。
未来中俄关系还是要发挥两国的内生性动力,即实现共同发展,而不是共同对抗美国。在“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过程中,尽管存在双方利益的权衡和摩擦。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中俄正在让两个战略项目实现对接而不是实现对抗。现在中俄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讨论如何实现两个机制之间在贸易投资方面进行更多合作。
夹在美俄之间,中国与俄罗斯的相处之道是以合作促稳定。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仍然是一个世界大国,越是在虚弱的时候,它的不确定性和给地区甚至全球所带来的冲击反而更需要加以关注。因此,中国一方面要考虑怎样和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打交道,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怎样和一个正在变得虚弱的俄罗斯打交道。
原标题:战略家 | 冯玉军:国际军控体制面临的新挑战与中美俄安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