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都民生保障领域,北京市属国企是责无旁贷的主力军;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取舍之间,市属国企更是首都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近日,市属国企上半年成绩单出炉:截至6月底,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6637.7亿元和385.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2.7%和40.6%。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的势头显示,北京市属国企以改革促发展,在创新中增效益的持续努力正在开花结果。
高端产业支撑规模效益双增长
“上半年,国有经济规模效益实现双快增长。”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底,市属企业资产总额41671.6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36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17.9%。
亮眼数字的背后,高端产业支撑作用明显——上半年,北京奔驰产销均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40%,增速继续领跑中国一线豪华车市场;京东方加快高端液晶面板的开发及市场开拓,利润同比增长近9倍,智能手机液晶面板出货蝉联全球第一,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1920万片,成为中国高端制造当之无愧的“面板巨人”。
据介绍,市属企业落实承担的本市118项重点任务,占全市近40%,上半年92项任务完成半年目标。其中,北汽出租车更换三元催化器、金隅集团水泥行业调整转型两项任务提前完成年度目标,首钢总公司西十冬奥广场项目单体建筑完工,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钢结构顺利实现封顶。
疏解非首都功能谋新篇
作为首都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首农的基地多分布在五环周边,大多是传统种植养殖和食品加工业,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低端产业和外来人口聚集区,疏解转型、拆除腾退势在必行。首农集团负责人介绍,今年首农集团计划拆违将达52万平方米,其中北郊农场今年将拆违20万平方米。
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少不了市属国企的身影。上半年,市属国企“疏解整治促提升”重点任务整体进度达到近60%,疏解人口3.8万人,占年度计划的78.4%。其中,永外城文化用品市场等6个批发市场整体关停闭市,二河开21号院综合整治工作圆满完成。
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市属国企冲锋在前:搭建首都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曹妃甸产业先行启动区签约18个项目,总投资约327亿元,产城融合先行启动区已引入医院、学校、幼儿园等配套基础设施,京津合作示范区园区加快建设,11平方公里起步区已正式开工建设;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京津冀城际铁路发展基金,助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行政办公区、环球主题公园、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僵尸”企业年内退出50多家
上半年市属国企改革也取得突出成效,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首钢完成公司制改革,市属一级企业已全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深化董事会建设方面,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启动北京电控董事会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员工持股,在新能源汽车、生活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中选取6户企业开展试点,目前已批复北汽新能源等3家企业的试点方案。
下半年,市属国企将继续推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强强联合,加快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预计京粮集团与珠江控股重组力争七月底前取得证监会批复。“僵尸”企业将加快退出,确保全年完成50户以上企业退出任务。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上,积极推动环卫集团等公共服务类企业市场化改革,力争在市政公共领域取得混改新突破。
“市属国企在今年下半年要聚焦质量和效益,全力以赴稳增长。”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2017年市属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工作实施方案,今年力争营业收入突破1.3万亿元,利润总额突破70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