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到2015年,武汉中心城区的强热岛面积减少了28平方公里,近两年强热岛继续缓解,长江两岸除白沙洲大道一带外基本无强热岛,部分甚至退出热岛等级。日前,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发布这一消息。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城区建筑物过高、过多,空气不流通,汽车、人类活动排放大量废气和热量等影响了气温。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较小,城区则是相对高温区,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一般说来,城区气温比郊区偏高8℃以上的,可被称为“强热岛”。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梁益同昨天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武汉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不少湖泊被填埋,水域面积不断减少,一些林地、草地被改成工商业用地,“植被覆盖率大幅下降,”梁益同分析,这是2005年前武汉热岛不断加剧的重要原因。
2006年,武汉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此后我市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增多、力度加大,城区绿化率大提高,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强热岛。
梁益同说,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除武汉火车站周边及东西湖区政府一带略有增长之外,中心城区强热岛有缓解趋势,“2005年,中心城区强热岛面积132平方公里,到2015年减少为104平方公里。”江汉区大部、江岸区远江一侧、青山区武钢厂区靠长江一侧、武昌区沙湖南侧及武昌火车站一带等地退出强热岛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