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8月29日文章,原题:全球经济的新规则制定者 中国的新兴中产阶层不是新闻。但数字化的年轻消费者驱动中国服务业快速增长的程度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而服务业将推动中国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经济体的结构性转变。
不久前,还有许多专家怀疑中国能否从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基础设施投资和重工业为主的经济体,转变到以内需为支撑的服务业经济体。现在,虽然中国的经济转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进步有目共睹。由于这些变化,中国的经济力量正迅速上升。其国内市场增长快速,可能很快成为世界最大。因为中国政府对该市场的准入拥有控制权,所以能日益在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施加更大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对出口导向型增长依赖的减少,也降低了受全球市场准入控制者影响的风险。
事实上,中国不必靠限制国内市场准入来维持增长,因为中国单靠威胁那样做就能增加其议价力量。这表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开始与战后的美国相似。二战后几十年,欧美占全球产出远超半数(一度接近70%),除了石油和矿物等自然资源之外,它们对其他市场的依赖不大。现在,中国正迅速接近类似的配置。
但中国会如何运用其日益增强的经济力量呢?战后时期,发达经济体利用自身的地位为全球经济活动制定规则。当然,它们是以对己有利的方式来制定的;但它们也尽可能地包容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朝着相同的方向发展。中国很有可能不会走狭隘的自私自利的道路,主要是因为那样做会削弱其全球地位和影响力。中国表现出想要在发展中世界充当支持性伙伴的角色,至少是在经济领域。
中国能否实现目标将取决于其在两个关键政策领域的作为。其一是投资。在这方面,中国积极主动地引入多个多边和双边倡议。其二,从贸易和投资的角度,中国如何管理对其庞大国内市场的准入,将对所有中国的外部经济伙伴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不限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内市场如今是其力量之源。诚然,中国目前对国内市场准入的立场不如其在国外的经济雄心明确。但中国很可能会朝着一种开放、基于规则的多边框架前进。战后的经验表明,该做法将会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如何发展仍是变数。但是,如果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采取咄咄逼人的政策,那么中国人将别无选择,必然会回击。但与此同时,中国能继续奉行基于规则的多边路线,这样应该也会得到其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关键是不要被美国堕入民族主义打乱了阵脚。毕竟,任何人都不知道那会持续多久。(作者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