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店雁翅楼店24小时不打烊,成了读者的好去处。本报记者 孙戉摄
本报记者 袁云儿
夜幕降临地安门内大街,喧嚣了一天的城市慢慢安静下来。对于中国书店雁翅楼店和光临书店的读者来说,浸润着书香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一束灯光把书店logo投影在店外的青石板上,店门口这片小区域,成为市民遛弯的好场所,老人闲话家常,小孩骑着滑板车嬉笑追逐……与室外的热闹不同,一踏进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立刻被一种安静的氛围所浸染。北侧的陈列销售区,涵盖古籍、文史、艺术、传统国学等图书,几位读者站在书架前浏览;南侧临窗的四张实木桌子和十六把椅子组成了阅读休闲区,晚上十点之前,这里基本上都坐满了读者。
前天晚上八点不到,店员洛飏便开始了她的夜班工作。给读者介绍图书、帮读者找书、结账、包装、售卖饮料……值班店员得承担店里大大小小的活儿,而且全程站式服务。“我们这儿都没有工作椅,只能站着或走动,如果实在累了的话,可以去阅读区稍微坐一坐。”书店二楼以古书旧书为主,晚上本不营业,但这一规定并不是死的,遇上特别想去看的读者或者从外地赶来就为一睹线装书的游客,洛飏也会破例带读者上楼,“书本是有温度的,我们也要做有人情味的书店。”
对传统文化颇有兴致的读者柳先生,晚上来到书店翻看字帖和画册。这类图书是中国书店的主打产品,比其他书店要更全一些。“平时上班没时间逛书店,这里的营业时间正好适合我们,什么时候来都行。”柳先生坦言,自己并非每次来店都会买书,但只要随便看看那些古人留下来的书画,就觉得心里特满足。
准备造价师资格考试的白女士最近把这里当作了自习室,每天早上七点多来,晚上九点多才走。“这个考试难度很大,有一次我复习得特别沮丧,正好有个店员过来跟我聊天,问我看的是啥书,我告诉她之后,她还鼓励我说我一定能行,我感动极了。”白女士说,希望这样有人情味的书店能够越来越多。
十点过后,读者渐渐离开,书店渐渐安静下来。从后半夜到第二天早上,店里一般有两位店员和两位保安值班。“晚上十二点后,在没有读者的情况下,我们是轮班制,一人在楼上休息,一人在楼下看店,店门必须敞开,灯也得亮着,让读者知道店是开着的。”
后半夜,店里来了四个读大一的小姑娘,待到早上五点才走。她们要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便在书店里待了一晚上,洛飏也和同事一起,陪着她们一夜没睡。其中一个小姑娘的脸色不太好,洛飏还给她倒了一杯热水,拿了坐垫和自己的一件外套给她。姑娘们早上刚走,又有几位晨练的大爷大妈们进来转转。
等到早上八点,换班的同事来到书店,洛飏的夜班才算结束。从2015年7月开业到现在,两年多来,洛飏和同事一直坚持这样的轮班制。她坦率地说:“上夜班确实辛苦,但这毕竟是工作,既然选择了做这一行,还是得好好干。只要有一位读者来,我的坚守就有意义。”
六百年前,雁翅楼守卫着老北京皇城;六百年后,它守护着当代都市人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