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在“比武”现场制作古建木制构件。 张丽摄
本报记者 潘福达
十多根木条在桌上排成一溜儿,刨子、凿子、小锯等工具在木作工匠手中翻飞,木条像变戏法一样被拼成了造型精美的古建窗棂部件。昨天上午,一场特殊的木匠“比武”在房地集团古建工作室上演。这是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房地集团联合举办的首届古建工匠技能大赛,也是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工匠培训选拔活动。
来自北京八家古建修缮施工单位的43名一线工人参与现场“比武”,“比武”分为实操比试和理论考试。“棂条芯屉制作安装(豆腐块)”的图纸摆在桌角,参赛工人要在两个半小时内按图纸制作拼装一个芯屉。方格结构的芯屉看上去简单,仔细端详却大有讲究:它浑身上下没有一颗钉子,全靠榫卯连接,结构严丝合缝,表面平整。
“比武”现场传来一阵阵清脆的刨木声,刨花飞扬中,工人们的操作有条不紊,动作娴熟。最先一道工序是“刮料”,一根根木条经过打磨变得光滑平整。来自房地集团的康福亮耳朵上夹着铅笔,刨子推得又快又稳,划线时干净利落。他今年四十岁,算是参赛选手中的“年轻人”了,但也有十多年的古建修复经历。
“每个人的操作都非常熟练,身手不凡!”国家级非遗项目“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故宫)”传承人李永革,是这次“比武”的裁判长,他经常在全国各地的古建木作比赛中当裁判。
选料、刨料、划线、榫卯棂条制作、攒活、净活……工人们把每个步骤都按古建传统做法来操作。比赛结束后,来自故宫博物院和房地集团的专家认真查看每个作品的细节,并相互对照比较进行评判打分。
据介绍,此次“比武”成绩靠前的工人才能进一步参加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基础培训与考核,并最终参与到即将启动的养心殿大修工程。此次活动是故宫博物院与北京房地集团联合举办的第二次大赛,与今年5月举办的瓦作工匠大赛是同一个系列的活动,明年还将继续举办油漆工、彩画工的比赛。
房地集团董事长刘志国说,现阶段古建筑修建领域工人匮乏,古建筑传统营造技艺面临传承危机。故宫博物院和房地集团今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古建筑保护研究、古建筑修缮人才培养、古建筑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其中,双方以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为契机,通过“比武”活动建立工人选拔、培养与考核机制,促进古建修缮队伍建设。
自去年启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故宫开辟了古建筑保护修缮新模式,建立了工匠选拔储备和培训机制。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副主任付卫东介绍,故宫计划恢复古建筑“八大作”,即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画、裱糊的匠师培养机制,将文献研究、保护修复、检测分析、价值评估的专业梯队建设起来,为将来文物建筑遗产的保护储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