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北京 » 正文

全球报道:北京力争三年完成核心区治理 空中“蜘蛛网”入地破难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3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空中“蜘蛛网” 入地破难题(走转改·一线调查)核心阅读城市上空纵横交错的各种线缆就像一张张“蜘蛛网”,不但影响市
原标题:空中“蜘蛛网” 入地破难题(走转改·一线调查)

核心阅读

城市上空纵横交错的各种线缆就像一张张“蜘蛛网”,不但影响市容,还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今年,北京市启动“架空线入地改造”,力争三年时间实现城市核心区(东城区、西城区)全部架空线入地及规范梳理。架空线入地究竟面临哪些难题?北京治理架空线有哪些新举措、新机制,带来哪些启示?记者进行了调研采访。

难点:成本高,每公里改造资金2000万元左右

破题: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午夜零点,景山地区胡同小巷里一片静谧,居民们都已进入梦乡……几十米之隔的景山前街却是灯火通明,近百名电力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地施工作业。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对交通和市民生活的影响,工程主要在夜里施工:箱变吊装、地下电缆敷设、验收发电,景山周边架空线入地工程进入冲刺阶段,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按照计划,今年北京在首都核心区范围内,对68条道路两侧的架空线路进行入地改造,整体工作量达到“十二五”期间全部工作量的5倍。

曾几何时,地上电杆林立、空中线缆交错成为城市进入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标志。但随着社会发展,对空间景观的要求便被提升到了重要高度,架空线入地大势所趋。

对架空线进行入地改造,首先需要将地面挖开,在地下埋设管道,然后将原本飘在空中的线缆全部穿入管道内,这都需要大量资金。北京市“架空线入地办”工程部部长郭夯告诉记者,据初步测算,城市主次干路架空电力线入地平均每公里造价需要2000万元左右,而这还只是工程本身的费用,不包括道路、绿地的赔补等。

据此测算,仅城市主次干路118公里电力线入地就需要资金23.6亿元,如果再加上支路胡同架空线523公里的治理费用,总费用将超过这一数字至少一倍以上。

花这么多钱实施架空线入地,到底有多大必要?施工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架空线路入地后,除了改善城市环境,也提升了电网的安全可靠性。采用地下电缆方式为首都核心区市民百姓供电,将能有效避免外力破坏造成的配电网故障,首都核心区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99%,年户均停电时间低于5分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介绍,为解决资金难题,北京市按照“央地共担、市区共担、政企共担、市级占大头”的原则筹措资金,其中20多亿元电力架空线入地改造费用70%由市财政、发改委出资,30%由北京市电力公司出资。此外,歌华、联通也自筹3亿元资金用于东城区支路胡同通信管道建设。

“实际上,纯从经济效益而言,架空线入地之后,企业维护成本至少要增加150%以上。但是,电力、联通、歌华等企业都积极参与架空线入地改造,使得项目推进明显提速。”郭夯表示。

难点:空间小,设备设施无处安放

破题:疏解腾退空间,为设备找到“新家”

9月7日,随着铁树斜街最后一根电杆撤线拔杆,标志着大栅栏地区今年的架空线入地工程全部完工。原本密密麻麻的空中“蜘蛛网”不见了,抬头就能看到洁净的蓝天。

架空线入地工程突击队队员袁效军介绍说,作为首都核心区重要的文保区和商业中心,大栅栏地区架空线入地工程需要拔除56基杆塔,安装7台设备,敷设高压电缆1.43公里。

由于城市道路,特别是街巷胡同地下各种管线众多、纵横交错,架空线入地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十分复杂。

“最难的是电力设备设施安放选址问题,光今年的任务就需要建设700多个点位。”郭夯介绍说,没入地之前,变压器都在电线杆上架着;入完地之后,杆全拔了,箱变(箱式变压器)都得落地,这就得找位置。

目前,核心区里所有的箱变设备虽然都实现了小型化,但每个仍需要占地大概4.8平方米,原则上箱变选址能占公共绿地就占公共绿地,实在没绿地的,要占步道,但有的地方步道只有2—3米宽,而箱变就有两米多宽,剩下50厘米行人难以通行。这种情况下就只能等腾退拆迁部分房屋后才能设立。

“在改造樱桃斜街和铁树斜街这两条街时,我们就碰到了这个问题——既没有临街企业和绿地,也没有公共空间可以安置,而且街道胡同非常狭窄,6台变压器、1台开闭器根本没有地方安放。”后来,大栅栏街道整合各方资源,把变压器挪进已腾退的房屋里。“让变压器进屋,一是考虑安全,二是让出更多的胡同空间。”大栅栏街道城管科负责人张涛介绍。

记者在现场看到,变压器挪进已腾退的房屋里,配上青砖灰瓦的建筑立面,从外面几乎看不见这是一处电力设施。“以前每个杆子上都有数十条线,太乱!现在清爽了,街道特别干净,不挡天空了!”69岁的赵振江已经在铁树斜街78号院住了30多年,他觉得随着架空线入地,这一布满历史文化遗迹的街道“风貌更新、风韵更浓”了。

难点:审批慢,走完流程需一年多

破题:“一会三函”绿色通道为审批提速

架空线入地工程审批涉及发改、规划、住建、路政、交管、园林等众多部门,各个部门都有相关的各种手续办理程序与时限要求,诸多手续的办理制约着整个工程展开的进度。

郭夯举了一个例子,目前已经开工的景山周边电力架空线入地项目实际上是去年立项的项目,先走企业内部程序,包括可研论证、可研批复等,再走政府部门审批程序。有了规划许可才能到住建部门拿开工许可,这些手续齐全才能到路政部门办掘路许可证,而这又是交管部门办占道许可证的前置条件……

“去年3月21日下达任务,到今年6月份才走完手续,花了一年多时间。”郭夯说,这还不是最漫长的,如果工程涉及穿越地铁线,至少要论证5个月。

“今年以来,北京将核心区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纳入‘一会三函’政策范围,加快前期手续办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负责人所说的“一会三函”,其中“一会”是指市政府召开会议集体审议决策;“三函”是指前期工作函、设计方案审查意见、施工意见登记书三份文件。项目单位只需满足“一会三函”4项前置条件即可开工建设,其他各项法定审批手续在竣工验收前完成即可。

在“一会三函”的基础上,北京还成立了架空线入地工程审批工作服务组,设专人专项负责,并按照“联审联办”机制,加快前期手续办理。

从传统的“坐等报件”到现在的“上门服务”,前期手续“串行”变“并行”,北京市架空线入地工程审批全面提速。目前,列入今年计划的电力架空线入地项目已全部取得项目前期工作函等“一会三函”手续,所花的时间仅相当于过去的1/3。

“要完成三年任务,关键是要有新举措、新机制,这样才能实现新突破。目前项目审批提速、工程进展顺利,我们完全有信心打赢架空线入地攻坚战!”郭夯表示。

记者手记

创新方法 难题不难

早在2010年,北京就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完成五环内主次干路架空线入地的目标,但推进工作之难、协调难度之大远远超出了预期。

架空线入地,牵扯很多部门、涉及各方利益;既与工程实施有关,又与体制机制相连……架空线入地成为“老大难”问题并不奇怪。但另一方面,这次北京通过改革创新,取得了相较于以往可谓“神速”的进展。这也说明,即使是“老大难”问题,只要真抓实干、创新方法,就绝不是不可为!而这种创新的理念和魄力,也必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 人民日报 》( 2017年10月30日 06 版)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