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洪湖春露合作联社理事长张永前与北京高略公司负责人签下25万公斤再生稻订单合同。洪湖春露再生稻曾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其米质好,口感好,绿色健康,品牌效应逐渐显现,每斤售价比普通稻米高2元左右。
再生稻模式是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短时间内再收获一季的高效稻作模式,实现“一种两收”,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药、省水、省秧田等特点。
近年来,全省实施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水稻集中育秧、再生稻产业技术体系、粮食作物高效模式推广等项目,再生稻种植面积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2017年全省再生稻种植面积达230万亩,稳居全国第二位,与一季稻相比,一年增产稻谷12亿斤。
保障了粮食安全,也促进了农民增收。洪湖市沙口镇董口村农民吴让钊种了40亩再生稻,今年亩收入2000多元,比单种一季中稻要增加六七百元。
再生稻生产技术更加熟化、模式更加多元,在已推广应用的“稻-再-油”“稻-再-薯”“稻-再-肥”等高效模式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了“稻-再-虾”“稻-再-蛙”“稻-再-鸭”等绿色生态种养模式。各地通过推进标准化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绿色防控等手段,让再生稻收、储、加等链条运行更加符合绿色发展要求,既保证了原料来源的可靠性,又提升了稻米加工品质。
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再生稻品牌崛起。全省从事再生稻生产加工销售的新型主体近200家,有注册品牌的主体近50家,其中洪湖市“春露再生稻香米”、沙洋县“洪森牌”优质再生稻、武穴市“一尖香”生态秧荪米等系列产品远销省内外。
省农业厅负责人称,再生稻发展潜力巨大,全省中稻面积常年在1800万亩,可供发展再生稻的耕地资源在400-500万亩,还有近一半的潜力可挖掘。(记者胡琼瑶、通讯员曹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