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绿色发展报告,彰显了嘉兴海盐城市的价值追求;三条绿色发展曲线,折射了海盐转型的最强底气。在《2016海盐县绿色发展报告(2016年度)》中,海盐县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三大领域的绿色发展指数均呈提升态势,其中绿色生产领域的绿色发展指数更是明显提升,2016年比2015年增长达48.78%。绘就了一条高歌猛进的上扬曲线。
2014年125.66,2015年137.87,2016年205.12……这一组实打实的绿色生产领域的绿色发展指数,生动展示了2016年海盐县在节能减排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
在绿色生产领域,截至2016年底,海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单位土地面积GDP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项指标已经高于基准得分;单位GDP能耗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指标与基准得分基本持平;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中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和氨氮排放强度均远远高于基准得分。
唯有大破方能大立,海盐深知这一道理。近年来,海盐县围绕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路,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产业转型促环境优化,以环境优化带动产业转型,进一步降低生产能耗,腾出发展空间,优化能源结构,逐步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持续助力县域生态建设,绿色工业发展绩效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短板加快补齐。
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海盐打出了组合拳,综合运用产业政策、经济杠杆、法律法规和行政措施,全力淘汰落后产能;抓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工作,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投入改造提升;强化亩产论英雄,2016年退低进高企业36家,腾退低效用地1134.6亩,腾出用能1.79万吨标煤,节约用水7.9万吨;落实能源“双控”,全面实施用能交易市场化机制。
如今沿着海盐县城东侧的海岸线,你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致:海盐港区内的码头附近货轮来来往往,一座座乳白色的巨型风车随着海风转动,内侧物流、仓储等企业依次排布……在海盐,传统产业正在加快“变形”步伐,而新兴产业也在迅速崛起,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智能装备产业、临港物流、循环经济等一大批优质产业发展壮大。
据了解,2016年,海盐县以打造特色平台为载体,进一步推进新型产业集聚,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全年共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57.4亿元,同比增长22.8%,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53.8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5.69亿元,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8.5%、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