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前沿技术成果展厅里集中展示了多种从中关村诞生的前沿技术和产品。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人工智能芯片、脑部手术机器人、量子点光谱仪、液态金属材料及应用……近年来,中关村前沿科技领域频频涌现全球领先科技成果。在人才、技术、资本的“新三驾马车”推动下,中关村示范区正从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国际前沿水平的“跟跑者”,转变为不同领域“并跑者”、局部领域的“领跑者”。
前沿领域频现全球领先原始创新
隔空握握拳头就能开关空调,挥一挥手就能调节风量,它还会自动感应屋内的人数并自动调温——加入地平线机器人公司的人工智能软硬件解决方案后,一家传统空调企业造出了令同行业惊叹的智能空调。不只是空调,汽车、玩具、电视机……一切能被通俗概括为“机器”的东西,都能在地平线机器人的技术下,变成智能的“机器人”,上演一场现实版的《机器人总动员》。
几天后,地平线公司将在成立短短2年后,发布全国首款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通俗地说,他们所做的,就是把机器人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功能和迅速决策能力嵌入到芯片、电路板中,最终像交钥匙一样交给用户。
海外巨头出巨资数十亿元,打入一家年轻的中关村生物医药企业的账户,所为何物?不是产品,也不是股份,而是技术。
凭借全球领先的自主研发能力,今年7月,百济神州与国际制药巨头新基公司技术合作,后者首笔通过4亿美元现金转入百济神州,获取百济神州一款抗肿瘤新药在欧美日等国际市场的部分市场开发及销售权益。而这一折合人民币近30亿元的金额,也创下了全国药企单个品种权益转让的历史性纪录。
电路打印到墙壁上,墙壁就变成了一面巨型的墙纸屏幕,印在衣服上,就能变身智能穿戴设备——梦之墨公司全球首创的变革性电子制造技术液态金属电子增材制造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商业化,在全球、全国同类企业中都难寻对手。
据统计,中关村已经在人工智能、原创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涌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累计创制国际标准184项,在部分技术领域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日前举行的中关村论坛现场颁发的盛景全球创新大奖中,历时一年,从中国、美国、以色列、欧洲4大赛区全球近千个优秀项目中评选出的全球前21名创新企业中,有超过一半都是中国项目。
今日的中关村,已经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创新生态引来“超豪华”人才阵容
“7年前刚刚回国时,有上海的生物医药公司开出了极其优厚的条件,家人大部分也都在上海。我有很多理由去上海,可最终还是来了北京。”谈起海外工作多年后与北京的结缘,百济神州生物药研发资深副总裁李康回忆。顶尖人才集聚、前沿创新涌动,是李康选择北京的原因。
不只是李康,百济神州最初的百余名研发人员中,大部分人曾在辉瑞、拜耳、葛兰素史克、礼来、诺华等国际制药巨头从事药物研发。如今,百济神州在中国的300多名研发人员中有50余位博士,硕博人员比例超过70%。
“我现在每个月就会来一次中国,这里有太多的创新因子,将会是下一个全球创新的源泉。”在中关村论坛的主题演讲中,前美国白宫创新顾问、OIGETIT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尤福林对中国的创新吸引力不吝赞誉。
除了得天独厚的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等条件,作为先行先试试验田的中关村,对创新人才有诸多别具吸引力的激励与“松绑”政策。
一年多前,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正式实施,20项政策中有10项在中关村进行试点。例如,对符合认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经中关村管委会推荐,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资格,便捷地获得过去办理流程极为复杂的“中国绿卡”。新政实施半年后,联想、百度、小米、泛生子等中关村企业已通过新政为其聘雇的百余位外籍高端人才办理了在华永久居留,解决了困扰这些外籍人才在华工作和生活的后顾之忧。
如今,中关村地区中央“千人计划”入选人数为1188人,占全国总数的20%。中关村海归创业人才超过3万人,累计创办企业超过8000家,成为国内海归人才创办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
先行先试拉动“新三驾马车”
今年10月,专注机器人芯片研究的地平线宣布完成由英特尔领投的近亿美金A+轮融资。10月底,声学前沿技术及人工智能交互公司声智科技宣布获得近亿元融资。就在两个月前,另一家中关村企业寒武纪,刚刚获得1亿美元融资,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第一个估值破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本寒冬中,中关村的前沿科技企业却感受不到寒意。
“在中关村,如果一个项目足够好,那么你需要考虑的问题不是去哪找投资,而是选择哪个风投。”一位创业者感叹。
人才与技术在中关村的聚集,直接加速了资本的快速涌动。而资本的聚集,又加速了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每一次创业投资的注入,企业都如竹笋般“节节高升”。数据显示,中关村吸引的创业投资案例和金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在中关村,资本已成为驱动创新的重要力量。
“新三驾马车”发力的背后,是中关村持续先行先试、深化改革释放的巨大动能。人才方面,“京校十条”、“京科九条”等政策文件,鼓励高校院所转化科技成果,试点出入境管理改革措施,支持企业引进全球顶尖人才。技术方面,围绕发挥高校院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实施“1+6”、“新四条”等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权改革,赋予单位科技成果转化自主权。资本方面,率先开展建设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试点,引导壮大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规模,率先建立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资金……
人才、技术、资本,“新三驾马车”相互支撑,正推动中关村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