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海涛本报通讯员郭安强
放眼寰宇,回溯历史,实现移民的稳定发展都是一个难题。我省是全国第五大移民省份,助力移民稳定发展,中原重任在肩。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我省始终把移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各级各部门?哿ν?摹⒋葱绿剿鳌⒕劢苟贪濉⒕?挤⒘Γ?愦笠泼袢褐诤托澄榷ā⒎⒄怪赂唬??腿?∪嗣褚坏缆跸蛉?嫘】档拿篮妹魈臁?/p>
坚持高标定位
——把移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人类自古逐水而居,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省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水库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全省现有大中型水库149座,小型水库2500多座,像一颗颗明珠星罗棋布于广袤中原。
建水库,就会有水库移民。12月下旬,记者从省移民办获悉,目前全省水库移民204万人,其中大中型水库移民168万人,小型水库移民36万人,分布在全省各个县(市)区。
因为修建陆浑水库,嵩县库区乡桥北村搬离原址,成为濒临陆浑水库的后靠移民村。
水库淹没了良田,桥北村变得人多地少,当地人均耕地面积0.94亩,但移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3亩,贫困村的帽子也一戴多年。
和桥北村相比,一些远徙他乡的移民面临着更大难题。我省的淅川县南水北调移民,最远的搬迁到新乡。兰考县自身没有大中型水库,但接纳了山东、陕西、云南等多个省份的移民。
为了支援国家水利工程建设,水库移民告别故土,遭遇了资源的再分配过程。很多移民村地处水库周边的丘陵山地,耕地紧张、资源贫乏、交通闭塞,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有形的环境资源改变了,无形的社会资源也变了。此外,搬迁导致移民群众思想动荡,移民村往往矛盾交织,在陌生的新环境里面临着堕入“贫困陷阱”的危险。目前,全省水库移民中尚有4.1万贫困人口。
因为国家水利工程建设,移民群众的人生轨迹发生改变,这是断裂与重生的艰难过程,贫困和他们如影随形,亟须外力帮扶。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移民搬迁工作好似一把标尺,时刻检验着移民干部的为民情怀和宗旨意识。
“移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家工程作出了重大牺牲,是全面小康征途上受到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影响最大的人群之一。必须全力以赴、克难攻坚,让移民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的目标。”省水利厅副厅长、省移民办主任吕国范表示。
今年,两项新活动正在全省移民系统扎实开展。
为适应新形势,解决个别干部创新能力欠缺、奉献意识不强、工作力度不够等问题,增强移民干部队伍执行力、战斗力、凝聚力,省移民办开展了“四比四化五提升”活动,即移民干部要比学习、比奉献、比创新、比绩效,移民工作要实现制度化、规范化、超前化、精准化,全办上下要提升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创先争优意识、提升务实重干意识、提升统筹协调意识、提升遵纪守规意识。
十九大召开后,在河南省第一移民人口大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移民迁出县、移民搬迁出发地淅川县,以“追循移民迁移步伐、牢记移民工作初心、践行十九大精神”为主题,举行了全省移民系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暨联学联做活动,进一步增强移民干部贯彻十九大精神、服务移民的主动性。
这是我省高度重视移民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有效举措。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库移民后期帮扶工作,出台一系列举措,创新帮扶模式,坚持实施社会化帮扶,移民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移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总体稳定。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紧扣移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点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移民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出山店、前坪两座水库的移民工作就是极好例证。
这两座水库是我省目前在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征地移民工作也是重中之重,广大移民渴盼早日在新家园里安居乐业。
我省各级移民部门想移民所想,急移民所急,克服困难加快征地移民工作进程。目前,出山店水库12个移民安置点房屋建设完成,全部分房到户。前坪水库9个移民安置点正在建设,部分已分房到户。
在平桥区平昌关镇的出山店水库移民安置点,记者看到,这里房屋漂亮实用,设施齐备,还十分贴心地建设了公共小礼堂,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
着力补齐短板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移民也不能掉队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水库移民村的贫困不同于一般乡村。
移民村命运的兴衰变迁,和水库紧密相连。
因为要建设出山店水库,2009年起库区移民村就被下了“停建令”,时间好像在此停下了脚步,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影响。?负忧?魏酉缬魏蛹?蚓游?嶂?槌掠澜?担骸笆艹錾降晁?饨ㄉ栌跋欤?裉旒?蚣负趸故鞘?昵暗睦涎?印!?/p>
因为生活环境改变和土地等资源减少,水库移民的贫困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次生贫困。而且移民问题与贫困问题相叠加,还衍生出许多特殊难题。
当前,全省还有4.1万贫困移民,且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已成为扶贫开发的硬骨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党中央吹响了嘹亮的扶贫攻坚号角: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征程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我省各级移民管理机构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积极投身到精准扶贫的宏大战役中,助力地方政府,坚决打赢移民脱贫攻坚战,补齐全省移民的最大短板。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移民办等部门《关于切实做好水库贫困移民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令人振奋的发展目标,按照精准扶持、分类施策等原则,勾勒了助力水库贫困移民早日脱贫的路径。
省移民办成立了以办领导为组长的四个督导组,分赴各地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督导,切实压实各级责任,指导工作开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南阳、平顶山、许昌、汝州等地还成立了移民扶贫工作领导机构,专门负责贫困移民脱贫工作,为移民脱贫攻坚提供了组织保障。
我省还改变了后期扶持资金“撒胡椒面”的分配方式,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将我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的60%切块下达到53个贫困县,预计将向贫困移民投入10亿元,增强扶贫效果。
受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淹没和大坝加高双重影响,淅川县大石桥乡郭家渠村500多口人中60%以上成了移民,该村也是典型的移民贫困村。
市移民局驻村第一书记刘富伟告诉记者,移民后扶项目让群众脱贫致富的步子越来越快。近年来,郭家渠村利用移民扶持资金建起香菇扶贫基地,有香菇大棚、烘干车间等。远期还规划了环库旅游观光风情村、林果业等项目。
避险解困工程的实施,也是我省移民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罗山县青山村,一座座漂亮气派、整齐划一的农家小院,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避险解困项目让百姓住上小洋楼,过上了好日子。”村支书刘年强告诉记者
上世纪50年代,随着石山口水库的修建,青山村实施了搬迁。搬迁后,许多村民居住在山上水边,生活不便,危房较多,土地面积也大大减少。
入选首批大中型水库避险解困试点,让青山村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不仅400多名村民喜迁新居,老房子土地复耕后村里还增加了200多亩土地。
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国家开展大中型水库避险解困试点工作的机遇,帮助移民脱困。
根据避险解困试点工作方案,存在滑坡、塌岸等地质灾害,或生存条件极端恶劣、生活贫困,不搬迁难以摆脱贫困的移民村,将集中搬迁至中心村、乡镇、县城。同时,完善村中基础设施,开展生产帮扶。
2014年以来,全省先后启动了四批避险解困试点,共涉及10市21县(市)区42680人,总投资18.64亿元,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已取得初步成效。
种种措施不断发力,移民村的贫困阴影快速消退,贫困移民正在中原脱贫之路上留下精彩足迹。
突出创新发展
——“三化式”帮扶实现村强民富
再次来到叶县昆阳办事处圪??店村,这里的变化着实让人吃惊。
圪??店村是燕山水库移民村,搬迁后混乱动荡,产业一片空白,群众上访成了家常便饭。
“芦笋现在成了俺村的摇钱树,一亩年收入能达到五六千元。”村支书童延军高兴地说。该村近年在移民部门帮助下,大力发展芦笋产业,目前不仅全村一半土地成了芦笋田,群众还在邻村流转了几百亩土地种芦笋。村里今年已建成冷库,将芦笋储存起来,待价出售,芦笋产业规模层次不断提升,移民群众收益大大增加。
这是我省大力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带来的喜人变化。
国家移民后扶项目共实施20年。我省前10年(2006—2015年)着重打基础,改善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后10年重点促提升,解决移民发展致富问题。
近两年,我省在移民村实施“强村富民”战略,培育“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按照“扶持资金项目化、项目资产集体化、集体收益全民化”的“三化式”帮扶思路,要求各村选择适宜的发展项目,把移民后扶资金重点投向生产项目,明确产权归集体所有,实现集体经济壮大和移民群众增收双赢。
孟津县小浪底镇石门村近年发展软籽石榴1000多亩,大力建设电商销售平台,移民群众收益不断提高,一亩地年收入两三万元。目前,全村200多户中三分之一家庭购买了小轿车。
去年,省移民部门锐意创新,又提出多项新改革举措,让移民村进一步加快发展。
我省充分挖掘移民村旅游资源,采取奖补形式,加大对旅游产业扶持力度。目前,全省已批复56个移民旅游试点村,近30个景色优美、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移民旅游村初见成效。
许昌市秋庄村依托佛耳岗水库,修建了“秋庄村鑫两源生态旅游园”,总投资1.7亿元,被评为“国家级旅游景区”。
安阳市化象村,投资9000多万元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去年客流量达20多万人次。
灵宝后地村利用明末清初栽植的古枣林,以古枣林文化游为主题发展乡村旅游业,被农业部确定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
进一步疏通农村金融血脉,也是我省移民系统采取的重要创新举措。
省移民办联合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开展“移民贷”业务,利用村集体收入、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移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设立担保基金,为移民群众搭建金融扶贫服务平台。
平顶山市鲁山县一年来共发放贷款54万余元,惠及12个移民户和经济组织,深受当地移民好评。邓州市政府出台移民种养加项目贷款贴息政策,连续四年每年撬动贷款1000余万元。
全省移民系统不断加强征地移民资金监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完善制定了资金监管、部门预算等有关制度,充分运用监督检查、内部审计、稽察、监测评估等监管手段,强化了资金运行监督和制约,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最大程度发挥移民资金效益,有效提升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共筑美好家园——内外兼修助力乡村振兴
中原要美,农村必须美。我省近年大力改善移民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把移民村建设成安居乐业的美丽新家园。
社旗县李店镇寇楼村搬迁后,房舍漂亮实用,水电路设施齐备,学校卫生室文化室一应俱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蔬菜大棚、中药材、养殖业等产业势头强劲,成为祥和富裕的美丽乡村。
类似的场景,在我省移民村庄中越来越多。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省移民办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积极落实水利部关于移民美丽家园建设的部署,先后投入建设资金20亿元,初步建成了300个“宜居宜业秀美”的移民美丽家园,打造了一批特色突出、设施完善、建筑整齐、环境整洁、风景优美的知名移民村。
在夯实硬件基础的同时,我省在村级治理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了移民村社会治理新模式。在村党支部领导下,以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为目标,成立“三会两组织”(民主议事会、民主监事会、民事调解会、经济管理组织、公共服务组织),从村务民主管理、经济组织管理、公共服务模式等方面入手,激活乡村基层社会组织活力。
此外,坚持问题导向,化解突出矛盾。近几年,每年确定一批移民反映强烈、急需解决的重点项目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切实扶民贫、济民困、解民忧。建立了移民信访工作挂销反馈、集中会诊、督查督办、联席会议、接访处访、社会管理、发展帮扶等“七项机制”,出台并实行《河南省征地移民信访工作办法》,实现了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对移民反映的各类问题,逐一逐级建立整改台账,明确专人,攻坚克难,直至问题妥善解决销号。
陆浑水库移民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曾是河南移民信访稳定工作的难点。近年来,洛阳市尊重回流移民意愿,多种途径妥善安置。建立农业产业园、工业园区,实施培训技能等,带动移民致富。昔日的难题逐渐破解,陆浑水库移民正在实现稳得住、富起来的目标。
新农村不仅是“物”的新农村,更是“人”的新农村,内外兼修才能打造真正的美丽乡村。我省近年来开展移民村文化工程建设,乡村文化活动日渐丰富,逐步培育出文明和谐的新乡风。
南阳市组织移民群众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文明户等多种形式的“文明细胞”评选和广场舞、合唱队等文化体育活动,开展知法知德知足知恩知荣知耻“六知”教育,丰富群众生活,提高移民素质。
义马市狂口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成了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建网络服务平台。同时,探索党建+便民服务、党建+社会治理等模式,社区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
登封市告成村设置了心理咨询等9个功能服务窗口,经常组织棋牌、健身、书画等主题活动,形成了“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的稳定和谐局面。
按照我省的规划,下步将深入推进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到2020年,通过各项措施,切实建设一批“省级移民美丽家园示范村”,打造移民美丽家园特色品牌。同时,为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从2018年开始,在移民村开展“美好移民村”创建活动。到2030年,全省移民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数字是枯燥的,但往往最具说服力。截至2016年,全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55元。后扶政策实施10年间,我省水库移民收入增长水平超过当地农民平均水平。
脱贫攻坚号角嘹亮,创新发展激情昂扬,昔日沉寂的乡村披上新装,贫困的家庭传出欢声笑语。中原水库移民发展致富正在精准发力,书写一份庄严的历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