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冰雪季渐入佳境。每到这个时候,全市各大冰雪场地里都能看到一派欢乐的景象,孩子们在冰上追逐嬉戏,年轻人在雪道上释放着青春与活力,随着冬奥会的脚步日益临近,北京的冰雪市场持续升温。目前全市相关主管部门依托于各级各类青少年比赛扩大着冬季运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同时已经加大了对于市场的管理力度,并按照奥运的标准去运营一系列国际赛事。
全市冰雪市场持续升温
随着温度的降低,街面上的行人越来越少,但走进全市冰雪运动场地的人却是越来越多。每逢周末,全市的各大冰场雪场人头攒动的景象已经越来越常见。在市体育局下发的《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达到500万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冰雪市场的逐渐升温,让这个目标并不那么遥远。
虽然北京不是一个有冰雪运动传统的城市,但是借助于首都体育馆和什刹海冰场的国家和区位优势,培养了不少北京市民对于冰雪运动的热情。从老一辈更多在冰场上释放自己的青春活力,到如今更多的年轻人去滑雪场展示自己的个性,北京的冰雪市场逐渐升温,也让更多热爱冰雪运动的人们找到了合适的场地。
据了解,目前全市运营的商业冰场(含冰球场地)共有大约50块,滑雪场则有24家,可以说能够基本满足市民的冰上运动需求,但是随着冰雪市场的持续升温,教练员和指导员的短缺仍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去弥补。
按奥运标准运营洲际赛事
另外一个凸显全市冰雪市场逐渐升温的,还有比赛的观众群体在日益增加。今年的沸雪比赛移师工体,作为北京城的一个品牌赛事,现在它已经有了固定的观众群体,而且很多都是父母和孩子一同前来的,尽管项目本身在国内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决赛当天能有将近2万人来观赛,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功。
而为了让这样的高热度延续下去,相关主管部门没少费脑筋,其中很关键的一项举措就是提升办赛标准,走更加国际化和专业化的道路。还是以本次沸雪比赛为例,无论是场地标准还是赛事运营,都是按照国际雪联的要求高质量完成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其实这样的标准已经在按照奥运的模式演练,目的就是为了给5年后的奥运会打基础、作准备。
其实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也“辐射”到其他市级和区级的比赛中,过去几年,北京的冰雪比赛确实数量在增加,但是很多仍然是低端的赛事,不仅关注度低,竞赛水平也难以和其他国家的赛事作比较。而从今年年初的上个冰雪季开始,全市比赛的运营规格正在逐渐提升,赛事更加正规,也让冰雪运动更受关注。
高质量青少年比赛“添砖加瓦”
和所有体育项目的发展规律一样,只有把基础打好,冰雪运动的发展才能持久,冰雪市场的热度才能延续下去。而最近几年北京市高质量的青少年比赛,则为冰雪市场的稳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以历史最为“悠久”的青少年冰球联赛为例,到今年已经走过了10个春秋,从最早刚成立时几支球队的互相对垒到现如今超过100支球队,8个不同年龄组的争夺,从11月到来年的3月,这样市级的高水平比赛贯穿始终,让孩子有所发挥。
比起比赛数量增多更让人欣喜的是赛事本身的水平也在提高。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在承办该项赛事之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保证比赛公平的前提下,改组赛制,细化分组,让比赛的竞争更激烈,并和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合作,推动项目在学校内外的不断发展。除了冰球之外,花样滑冰比赛的规范也让很多坚持这项运动的孩子和家长倍感欣慰。今年冬天举办的花样滑冰比赛是北京第一次举办市级的青少年比赛,虽然小选手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能在这样一个更高、更专业的市级平台上展现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这样的发展不仅仅对于参赛者本身有着很大的意义,对于北京开展冰雪运动来说同样非常重要。
至于青少年赛事在推动冰雪市场方面的贡献,其实也不难理解。目前全市能够承办冰球赛事的场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和高质量比赛的增加不无关系,比赛多了,总要有地方进行,而这就是商机和契机。入冬后的每个周末,北京的各家冰场其实都在满负荷运转。让人感到高兴的是,随着高水平青少年比赛带来的不仅仅是取得好成绩的荣耀时刻,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市民和他们的下一代来到了冰场雪场,去体验冰雪,享受冬季运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文/本报记者 张昆龙
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