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观点:心理康复业在中国正突破偏见

   2018-01-04 环球网2.9万0
核心提示:印度《经济时报》1月3日文章,原题:心理健康IPO对中国来说是一大进步 根据有关机构统计,2014至2016年间登记在册患抑郁、焦虑、

印度《经济时报》1月3日文章,原题:心理健康IPO对中国来说是一大进步  根据有关机构统计,2014至2016年间登记在册患抑郁、焦虑、酗酒、痴呆及其他心理疾病的中国人增加25%。最近一项统计显示,此类人已达1.73亿,其中只有2000万接受专业治疗。

长期存在的社会偏见和缺少治疗途径,是造成缺口的主要原因。但这些偏见和制度性弱点正开始瓦解。一家治疗精神病的连锁医院——温州康宁医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宣布IPO计划,寻求从A股市场募集资金,这使其成为将在中国大陆上市的首家聚焦心理健康业务的公司。这不会是2018年最有利可图的IPO,但就社会意义而言,其价值不可低估。

需求是急迫的。多年经济发展提高(中国人)生活水平,也带来社会关系紧张并制造新的社会压力。独生子女从学龄前就开始激烈竞争。年轻人患抑郁、焦虑和失眠越来越普遍。同时,在中国日益增多的老年人队伍中,患痴呆症的也在增加。

未能对患者治疗既是个文化问题也是个制度性问题。在中国,患精神疾病的人不受待见。家庭和个人由于担心被朋友、同事和潜在配偶疏远而经常掩盖病情。

同时,中国的医学专业学生对精神病学专业多持负面态度,理由是该职业工资低、声望低。中国的精神病医生挣的钱比其他医学专业人员低,尤其是在公立医院和诊所工作的,因为那里的费用受到严格管理。再加上与受到歧视的病人相关的某种负罪感,使得精神病治疗(在中国)成了一个社会地位低的职业。结果便是精神健康诊所和从业人员寥寥无几。在中国,每10万人配备的精神病医生还不到2名,而在美国是12名。

由于公立无法满足需求,中国快速扩张的私立医院——已占到该国所有医院的57.2%——正加大努力。温州康宁生意很好。2015年该公司在香港上市,但如今在中国大陆上市意义更重大。甚至就在5年前,几乎还没有中国人会考虑这种机会值得研究。预计到2019年,中国大陆心理健康治疗市场规模将达100亿美元。(作者艾明德,陈一译)

原标题:印媒:心理康复业在中国正突破偏见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qqzyw99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