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武汉1月20日电 19日上午,武汉市召开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及启动垃圾分类动员大会。19日起,该市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市民随意扔垃圾的习惯需要改变了。据了解,今年武汉市将率先在街道87个、社区220个、811个居民小区实施垃圾分类,涉及住户约60万户、约189万人。推行垃圾分类后,需要将干湿垃圾分开,可回收垃圾与有害垃圾分别投放,再由专业机构负责回收。
今年将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30%
随着武汉市经济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也不断增长。作为中部特大城市,全市人口近1100万人,生活垃圾日均产量已达12000余吨,预测到2020年生活垃圾产生总量达13400吨/天,并且还会逐年递增,生活垃圾处理形势严峻。推行垃圾分类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途径。
根据《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规定,垃圾分类工作将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含城区(单位和居民)、农村。
作为全国46个先行试点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之一,至2020年,武汉市将确立“干湿分类为基础、节点细分为补充、回收利用为导向”的分类投放系统,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收运系统,建立与再生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回收系统,完善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系统。
总体目标为:实现单位(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社区和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显著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水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其中,按照试点先行的要求,今年,在全市87个街道、220个社区、811个居民小区等区域开展试点工作。
至年底,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30%、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5%、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分类覆盖率达15%三大目标。
城区生活垃圾将分四类投放
根据《方案》,武汉城区生活垃圾将分四类投放。分为有害垃圾、湿垃圾(餐厨/厨余垃圾)、干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等4类。
单位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按照上述4类,分别投放到相应的收集容器中。
社区生活垃圾由居民将湿垃圾(厨余垃圾)和干垃圾(其他垃圾)分开后,定时定点投放至相应的垃圾收集容器,同时,自行将有害垃圾单独投放至社区设置的固定回收点或者专门容器。鼓励社区居民将其他垃圾深入细分,将可回收物直接出售给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或者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预约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收购,或者投放至社区设置的可回收物收集容器。
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社区,将配套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站(屋),实行定时定点收集。湿垃圾以巡回收集直运为主,配齐配足湿垃圾收运车辆,实现湿垃圾全量及时收运。优化以转运站集中转运为主、巡回直运为辅的干垃圾收运模式,至2020年,规划建设大中型生活垃圾转运站18座。健全专项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可回收物、装修垃圾、大件垃圾、有害垃圾等由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实行专项收运。
分类后垃圾也将分类处理
垃圾前端进行分类后,后端的处理设施也需要跟上。据了解,2017年,武汉已建成处理能力为800吨/天的湿垃圾处理设施。推进千子山、长山口、陈家冲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及东西湖、青山地区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至2020年,湿垃圾总处理能力达3500吨/天。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就近处理,实现湿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对于干垃圾的处理,将重点推进千子山、长山口、陈家冲循环经济产业园干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并对现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全面提标升级和改(扩)建。至2020年,全市干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13700吨/天。
武汉市还将加快有害垃圾处置处理设施建设,建成千子山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建立健全有害垃圾管理法规、标准和监管机制。
推行智慧分类加强回收利用
据了解,武汉市倡导生活垃圾智慧分类投放,将通过手机APP、二维码扫码等方式,建立居民实名制“绿色账户”,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积分奖励,激发居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加快构建智慧环卫平台和智慧回收物流平台,通过 “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分类模式,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线上平台与线下物流实体相结合。
该市还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合理布设回收站点,建设兼具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点和中转站,清理取缔违法占道、私搭乱建的违规交投站点。搭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两网融合”。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的扶持力度,制定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优惠和补贴政策,引导社会力量进入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市场。
垃圾究竟该怎么分类?
单位按照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类强制分类。
居民实行 “干湿两分”,将干垃圾和湿垃圾分开,定时定点投放至相应的垃圾收集容器;同时,自行将有害垃圾单独投放至社区设置的固定回收点或专门容器。鼓励居民将其他垃圾深入细分,分出的可回收物直接出售给物回企业,或投放至社区设置的可回收物收集容器,也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预约企业收购或邮寄。
农村村民将易腐垃圾和不腐垃圾分开后,投放至村湾设置的相应垃圾收集容器,同时将有害垃圾单独投放,鼓励村民和保洁员对不腐垃圾深入细分,促进可回收物回收利用。
单位、居民、农村怎样分类?
单位按照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类强制分类。
居民实行 “干湿两分”,将干垃圾和湿垃圾分开,定时定点投放至相应的垃圾收集容器;同时,自行将有害垃圾单独投放至社区设置的固定回收点或专门容器。鼓励居民将其他垃圾深入细分,分出的可回收物直接出售给物回企业,或投放至社区设置的可回收物收集容器,也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预约企业收购或邮寄。
农村村民将易腐垃圾和不腐垃圾分开后,投放至村湾设置的相应垃圾收集容器,同时将有害垃圾单独投放,鼓励村民和保洁员对不腐垃圾深入细分,促进可回收物回收利用。
分类后的垃圾去了哪里?
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社区,配套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站(屋),实行分类垃圾定时定点收集。湿垃圾以巡回收集直运为主,配齐配足湿垃圾清运车辆,实现湿垃圾全量及时清运。优化以转运站集中转运为主、巡回直运为辅的干垃圾清运模式。健全专项垃圾分类清运系统,对可回收物、含装修垃圾、大件垃圾、有害垃圾、废旧家电等由具备资质的企业实行专项清运。
可回收物怎么处理?
武汉市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合理布设回收站点,建设兼具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点和中转站。搭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的“两网融合”。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的扶持力度,制定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优惠和补贴政策,引导社会企业进入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市场。
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目标有哪些?
根据国家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相关规定,参照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至2020年,武汉市将确立“干湿分类为基础、节点细分为补充、回收利用为导向”的分类投放系统,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收运系统,建立与再生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回收系统,完善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系统。
主要目标有:实现单位(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社区和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5%以上(城区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统计,农村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显著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水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郭婷婷 叶志卫 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