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西藏 » 正文

全球报道: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组团”发力同心撑起“健康西藏”朗朗晴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31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  近三年来,在中组部、国家卫计委等部委的高位推动下,在对口支援省市和单位的无私援助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变“零星选派”为“组团布局”、变“输血供氧”为“造血制氧”,有
原标题: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组团”发力同心撑起“健康西藏”朗朗晴空

近三年来,在中组部、国家卫计委等部委的高位推动下,在对口支援省市和单位的无私援助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变“零星选派”为“组团布局”、变“输血供氧”为“造血制氧”,有力推动“1+7”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和7市地人民医院)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实现了历史性进步,辐射带动全区医疗卫生事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西藏330万各族干部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内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被评为“2016年全国人才工作十件大事”之一,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获得全国唯一的“最美医生团队”荣誉称号。

强保障聚合力,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阔步前行

自治区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全力推动工作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和专题会议,出台《深入扎实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10条专项推进举措。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始终将这项工作作为“组织部长工程”抓紧抓实,召开专题会议37次,研究具体推进落实措施;自治区卫计、人社、教育、财政、发改、编办、住建、科技和宣传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

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任务分解方案,列出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实施“销号式”管理。每月组织工作力量深入“1+7”医院蹲点调研,高标准严要求督导落实,同步调整体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较快、见效明显。

自治区研究制定财政专项支持意见,建立稳定投入机制,整合各级财政资金18.98亿元、投入项目资金6.58亿元保障支持医院建设发展。北京、上海、安徽、广东、重庆、辽宁、陕西7省市和牵头单位充分发挥后方保障作用,把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纳入对口支援“总盘子”,选择最好的医院、组建最好的团队、派出最好的医生倾力帮扶,无偿援助资金4.2亿元,助力受援医院发展。

坚持培引并重,“永不走”的医疗队渐成规模

全面落实“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培养机制,精心挑选971名本地医务人员组成413个承接团队结对跟学,培养医疗骨干533名,87名本地医生已能独立开展1—2种新手术。

不断拓展人才培养路径,邀请内地专家上门培训、授课指导685场次,选派716名有潜力的医务人员到对口支援医院培训进修,选派23名管理人员到对口支援省市挂职锻炼,培养订单式定向医学生500人,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四川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部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引才政策,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改善软硬环境,通过区外引进、区内选调、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急需紧缺医务人员802人,引才数量是2014年的27.7倍。

建好建强科室,医疗水平实现大幅跃升

依托8家牵头单位65家包科医院重点建设164个科室,安排优秀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担任科室主任、牵头科室发展,坚持好中选优原则选聘首席专家24人,开通援受医院间的远程诊疗平台,加挂包科医院特色专科牌子30多个,实现支援医院与受援科室“捆绑”发展。

着眼群众就医需求和医院长远发展需要,“1+7”医院普遍建立ICU、导管室、血透中心等科室,建立健全病理、检验、影像等基础科室覆盖齐全的科室体系,各受援医院平均增加科室12个。围绕“两降一升”和“三不出”目标,聚焦提升“大病”“中病”诊治能力,集中优势兵力打造心血管内科、妇产科、儿科等75个具有高原特色、符合就医需求的拳头科室。

“1+7”医院大力依托包科医院的人才、资源、技术优势,“打包移植”内地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480项,攻关技术难题514个,填补刷新区域内医疗技术领域空白430项。2017年,“1+7”医院共开展三、四级手术2873台,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95.05%,比2014年提高21.57%;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分别比2014年增长28.79%、20.23%、10.4%;

锐意破冰前行,医院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在医院推进“放管服”改革。下放用人权,受援医院可任免中层及以下干部,引进人才先签订协议再报批报备,新增878名编制内人员配备,由医院自主招聘、自主考核、自主调整、自主淘汰;下放采购权,大型设备、医疗耗材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后,可直接实施政府采购;医疗服务所需药品,受援医院可直接实施网上采购。

大力支持“1+7”医院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明确医院技术劳务收入的70%以上可用于绩效工资。为受援医院、援藏医疗人才量身定制3类41项考核指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树立起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

对标现代医院管理,健全完善民主决策、医疗质量安全、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绩效考核、人才培养培训、科研、后勤、信息等服务管理制度5300项,优化和再造护理、质控等业务流程106个,患者满意度由2014年的89%提高到97.15%。

蹄疾步稳攻坚,等级医院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精心编制形成8个总体规划和133个专科发展规划,审慎提出到2020年前自治区人民医院达到西部省会城市医院“三甲”平均水平、拉萨等6市地人民医院创“三甲”、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创“三乙”的目标。

积极争取国家卫计委支持,在全国先行先试,率先推行新的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研究出台《西藏自治区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结合区情实际对34项条款作出合理调整,提出“跳起来摸高”的创建指标。

整合援受双方资金36.68亿元补齐补好医院发展短板。2015年,林芝、昌都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乙”医院;2016年,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创成“二甲”医院,结束了全国最后一个没有评级的地级医院历史。2017年,拉萨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日喀则、林芝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医院评审。

倾情用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美丽绽放

前后三批519名援藏医疗专家在临床一线倾尽所能传道授业,在救死扶伤中诠释仁心大爱,在坚忍奉献中践行家国情怀,用深情大爱在广袤雪域高原铺设了一条健康“丝绸之路”,以实际行动浇灌了壮美的民族团结之花。通过近三年来的接续奋斗,目前已有285种“大病”不出自治区、1824种“中病”不出市地、一些常见病在县区就能治疗,全区婴儿死亡率由2014年的16.81‰下降至11.59‰,孕产妇死亡率由2014年的108.86/10万下降至104.05/10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2014年的85.01%上升到89.61%,全区各族群众得到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健康指数、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切身感受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心关怀,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