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全球报道:司法人性化!燕城监狱能批准奔丧 解禁 审批程序后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08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短暂的归家一刻让他安心【编者按】要把服刑人员“管”住,更要“改”好,这是司法部长张军对于新时代监狱管理工作提出的

原标题:短暂的归家一刻让他安心

【编者按】

要把服刑人员“管”住,更要“改”好,这是司法部长张军对于新时代监狱管理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新形势下监管改造工作的理念引领和行动指南。为此,新时代的监狱不仅需要干警自身的观念转变和素质提升,也需要给予罪犯更多的人文关怀,深层次关注他们的内在需求,通过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改造模式、创新改造手段,让罪犯实实在在感受到公平,感觉到关心,让人民群众体会到政府的温暖。不久前,发生在司法部燕城监狱的一次罪犯特许离监事件,便将法理与人情辩证融合,成为“治本安全观”的一次生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尽最大努力让他回家奔丧”

燕城监狱一罪犯特许离监纪实

“感谢监狱能批准我回家奔丧,解了我的心结,也让我能有勇气面对我的后半生。”沈刚(化名)九年多的服刑生活期间,数位至亲相继离世。面对狱外“新生”,沈刚内心极为复杂,而此时,唯一让他感觉安心的便是那短暂的归家一刻,他送了父亲最后一程,也看到了父老乡亲对他的依旧浓厚的惦念之情。

那一刻,发生在2107年12月21日。得知沈刚父亲和外婆同时去世的消息,其所在的司法部燕城监狱在短短24个小时之内“特事特办”,完成了所有审批流程,在接下来的24小时安排干警驱车往返700多公里,带他回家奔丧。这一程,对燕城监狱上下而言是倍感紧张的48小时,而对沈刚来说则是心灵救赎的一段归途。

想办法让他回家

2017年12月19日下午16时,燕城监狱的狱外公开电话急促响起,随着刑务处遇部副主任姜启卿接起电话,一个女孩带着哭腔的焦急声音传了进来:“我爸、我姥姥前天一起去世了,求求你们让我哥回来看看吧……”

打来电话的是罪犯沈刚的妹妹,他们的父亲和外婆在两天前几乎同时去世,家人都希望沈刚能回家奔丧。放下电话,姜启卿立刻报告了监狱领导,并在核实情况后,通知了沈刚所在的第二监区。

“接到刑务处遇部的通知,我的心情有点沉重,一直在想该怎么把这个消息告诉沈刚。” 当天的带班领导正是第二监区的监区长杨彦丰,他了解这个罪犯,入监8年多一直表现良好,再有40多天就要刑满释放。服刑期间,他的母亲和两位叔叔先后离世,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丁,他回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仍在世的老人膝下尽孝。可如今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思索再三,我坚定了一个想法,让他回家奔丧。”

从想法产生到落实,只有短短24个小时,但其间的每一分钟几乎都被监狱民警和领导的努力与担当填满了。

果然,当从民警的口中得知自己又有两位至亲同时去世,身形高大的沈刚当场崩溃,痛哭不止。为了防止他发生意外,监区干警几乎不间断地轮流与他谈话,“当时,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如果不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任何说教都是苍白无力的。”副监区长胡玺说。

“解禁”亲情电话

第二监区民警翟永锋当晚值班,见到沈刚时,他已经平静了不少。翟永峰第一句话就是:“你有什么困难?”

沈刚想了想,说:“我妹已经回去了,我能不能回去也不一定,就想让我老婆帮我回家一趟。可我现在联系不上她。”

“电话给我,我帮你联系。”翟永峰要过电话,立刻利用监狱内的外线拨打了沈刚妻子的手机,电话停机。翟永峰不死心,又找沈刚要来了她岳母的电话,接连拨打了五六次终于接通,并最终联系到了沈刚的妻子。

“我没有预料到,沈刚妻子态度很坚决,以孩子生病为由,怎么都不愿意替沈刚回家奔丧。”翟永峰当时就想,得让沈刚自己和他爱人谈谈。

按照监狱管理规定,每个罪犯每月只能拨打一个亲情电话,可是沈刚的情况,如果不让他把老人的后事安排好,一定会成为他心里永远过不去的坎儿。于是,监区就此向监狱刑务处遇部请示,刑务处遇部当即批复:“解禁。审批程序后补。”

得到上级的有力支持,翟永峰带着沈刚先后给他的妻子、舅舅拨打电话,虽然最终仍然没能说服他妻子回家奔丧,但毕竟把老人的后事操办进行了托付,这让沈刚心里踏实了不少。

“我看到他挂了电话长吁一口气,明显感到他的焦虑情绪有了缓解。”翟永峰说。

最大限度放宽条件

与此同时,按照“让他回家”的目标,杨彦丰已安排副监区长胡玺对沈刚是否符合特许离监条件的相关情况进行核查,并同步通知家属准备好特许离监审批所需要的证明材料等。

据胡玺介绍,沈刚是河北省人,2008年因信用卡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改造表现一贯较好,余刑只剩40多天。他是家中独子,妹妹未婚在外地打工,妻子拒绝替他奔丧,符合司法部《罪犯离监探亲和特许离监规定》中“确需本人回去处理”的条件。但由于沈刚家在农村,家人均在家中去世,无法提供医院的死亡证明,只能提供当地村委会的证明文件,这也成为他特许离监申请的最大“障碍”。

20日上午,沈刚特许离监奔丧的请示报到了刑务处遇部,刑务处遇部主任李勇军专门就死亡证明的情况请示了主管副监狱长张伯平。张伯平的回答很简单:“只要能够证明这个事,就最大程度地放宽。”当天下午,请示报告、相关审批材料和详细的特许离监“押解计划书”一并放在了张伯平面前,他毫不犹豫地签上了两个字“同意”。

“任何一个罪犯离监,对监狱管理来说都意味着风险,但不能因为风险就不做事。”张伯平的话掷地有声。

“同意”两个字背后,是巨大的责任担当。记者在沈刚的“押解计划书”中看到,21日的行动安排经过严密设计,精确到具体的时间段,由副监区长胡玺带队,三名精选出的年轻民警押解,制定有应急情况预案。李勇军告诉记者,刑务处遇部专门与监区共同进行了研判,包括途中吃饭、上厕所、着装、戒具佩戴等各种细节都考虑到了。

一切准备就绪,当晚,沈刚得到通知,次日清晨七点可以出发回家。他再一次泪流满面,一夜无眠。

关怀到每一个细节

全程300多公里,来回历时11个小时,在燕城监狱特许离监的历史上创下了记录。

去程的四个半小时,考虑到沈刚归家心切,警车疾驰,全程无休。临近村口,胡玺对沈刚说:“快到家了,我们帮你卸下戒具,但我们必须得全程跟着你,你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走出我们的视线,听明白了吗?”沈刚对这些要求都一一表示同意。考虑到他十年不曾回家,监狱还专门准备了一件外套,在下车前帮他套在了囚服外。

警车停下,沈刚在民警的护送和乡亲们的陪伴下一步步走进灵堂。见到父亲的遗体,沈刚放声大哭:“爸啊,爸啊,说好了等我回来的,就剩40多天你就等不了了。我错了,我错了!”

祭拜过父亲,民警又带着他到同村的外婆家进行了祭拜。与两个老人见过最后一面,沈刚慢慢平静了下来。胡玺随即组织村里的长辈、村委同志和沈刚坐到一起,共同商量葬礼的后续事宜,并专门商讨了沈刚春节前回家的帮扶等问题,希望村里能够对他今后的生活给予支持和安置。

能够在亲人的葬礼上见到沈刚,又看到了监狱干警为让沈刚回家所做的一切,村民们的感激溢于言表。负责押解的民警汪兴、高鹏和翟金城都对此景印象深刻。“村民们拉住我们,一定要让我们吃上一口热乎的饺子,还一个劲儿地跟我们说谢谢。临走前,一大波村民老早就等在警车周围,生怕错过跟我们道别。”这些都让干警们感受到了此行不寻常的意义。

真心做“人”的工作

父亲的遗体被送上灵车,沈刚也和亲友告别,与民警们踏上归程。警车开到村口,沈刚突然发现,拉着父亲遗体的灵车就在警车后不远。“我能不能再看我爸最后一眼?”听到沈刚的请求,胡玺当即下令“停车”。警车就那样停在了村口的丁字路口,鸣笛向灵车车队致意,直至车队从警车旁开过,走远。

一路奔波,回到燕城监狱时,天已擦黑。按照预案中一小时一通报的要求,监狱各级领导都时刻关注着这一次的特许离监。警车到达监区门口时,监区长杨彦丰早已等在楼下。见到杨彦丰,沈刚深深地鞠了一躬,说了一声:“谢谢!”

得到沈刚安全回来的报告,李勇军和张伯平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张伯平对记者说:“通过这一行,一方面看到了我们干警的责任和担当,不是简单机械地执法,而是真心地在做‘人’的工作,为罪犯解决困难。另一方面,也更加证明了,新时期,随着罪犯对于公平正义、人文关怀等方面的诉求不断强烈,监狱工作不能再满足于不死、不跑、不出事的底线,而是要按照‘管得好、教得好、不再犯’的治本安全观要求,通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让每一名罪犯都能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

来源:法制日报记者黄洁

编辑:朱晔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