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贸易是公平的,否则贸易不可能长期保持自由状态。中国应以互惠原则取代重商主义做法,并且尊重法治。
我同意唐纳德。我没想到我会写下这样的话,但观看了特朗普总统在达沃斯上的演讲后,他的中心论点似乎让人无法抗拒。除非贸易是公平的,否则贸易不可能长期保持自由状态。自由和公平是连在一起的。谈到贸易政策时,互惠就是一切。
特朗普言下所指的当然是中国。特朗普回到华盛顿后,便采取措施限制他所眼中的倾销太阳能电池板和洗衣机的行为。但真正的问题更为广泛,关系到整个贸易体系以及未来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系。能源不是唯一受到影响的部门,但它处于冲突的核心——或许也是潜在解决办法的核心。
你可能会认为眼下中国顺风顺水。资本丰富;中国可以买到一切它想要的东西。如今中国技术非常发达,是科学和技术的领军者,尤其是在能源方面。中国也有“朋友”。哪位说客或前部长不想从中国这里挣上一笔?同时,或许最重要的是,中国在公共政策方面具有连贯性,在这一点上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只有羡慕的份儿。中国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且出台了具体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政治领导层有果断决策和将决策落实下去的能力。这就是中国在过去30年内取得了诸多成就的原因。
然而,中国还是缺少某些东西:信任。中国正逐渐发现其对贸易采取的极度重商主义策略,正导致不满和反对情绪滋生。如果你认为贸易是一场零和游戏(即只有当别人输时你才能赢),并将这种想法表现在行动中,你很快会看到输家设法做出回应。重商主义的做法催生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世界各地,对中国贸易及投资策略的抵制都日益高涨。法国正在研究一项计划,保卫1000家对该国最具战略重要性的企业不被中国企业收购。最近,法国握有实权的经济部长布鲁诺•勒梅尔(Bruno Le Maire)把中国在法国的活动形容为“掠夺”。
英国首相特里萨•梅(Theresa May)在访问北京时,加入了法国和德国的行列,拒绝为中国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计划寻求的合作条款背书。这让中国企业更难收购电力网络等欧洲资产。英国依然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挠中国试图控制英国部分核项目等战略性国家资产的计划。
中国在其他方面的所作所为丝毫没有消除类似疑虑。对企业的网络攻击仍在持续。与此同时,中国对国外研发的知识财产(比如石墨烯)完全合法但投机的专利申请行为,导致西方学术界和企业都避免与中国研究者合作。
特朗普的声明正是基于一系列关系不断恶化的现实。由美国牵头、但得到了欧洲和日本大力支持的一项针对中国贸易行为的持续运动,现在看来不仅可能出现,而且可能性较大。
有办法解决这一切吗?应该有——能源可能是个很好的着手点。中国需要能源——现在中国的石油日进口量是840万桶。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14至2016年衰退后复苏,这持续推高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总量。中国还需要清洁的空气——2017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再次攀升,这对生活在受到空气污染问题困扰的中国城市中的公民来说是个坏消息。此外中国还需要工作——包括与贸易有关的工作。
西方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可以帮助开发中国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并降低中国对煤炭的依赖。在能源储存等问题上的联合研究(如果中国能对相关知识产权进行充分保护的话),可以让风能和太阳能具备经济上的可行性,并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有助于减少低级别污染。在低成本、小规模核项目上进行类似的合作可以帮助所有人减少碳排放。石油供应可以通过与外国企业签订长期协议来保障,使中国不再过度依赖俄罗斯以及委内瑞拉和中东等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
在能源方面签订新协议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如果想实现合作,中国必须彻底转变态度。
北京方面必须以互惠原则取代重商主义做法。必须建立相互对等的准入机制,同时明确双方保护各自战略性国家资产的界限。此类限制并非贸易壁垒,而是依照常理必须存在的。
中国还必须承诺尊重法治。网络攻击不再是一种无伤大雅的捣乱行为——它们已经构成切实威胁并造成巨大损失。如果中国严肃对待此事,它应制止这种行为、惩处参与其中的人。世贸组织(WTO)大多数成员国都认真对待遵守WTO规则的承诺。正如陶景洲最近在为英国《金融时报》撰写的大胆而有说服力的文章中明确表示的那样,确实存在对于中国是否尊重这些规则的质疑。当然,双方都能享受到信任的好处——甚至有一天,中国可能需要来自国际社会的某种形式的援助。
积极的变化会发生吗?我想持乐观看法,但持乐观看法的理由不足。中国是一个超级大国,拥有庞大的经济影响力和潜力。未来一个世纪,中国可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惠及各方。但目前还没有迹象显示中国领导人接受了必要的责任以及互惠思维。特朗普关于不公平贸易的危险发出的警告,听起来真实可信。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