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27日电(孟竹)今天,记者从《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措施》从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支持国际人才兴业发展、加强国际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20条改革新举措,为国际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融得进”创造政策条件。
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世新表示,人才竞争,最核心的就是体制机制的竞争。当前,北京已经进入国际化发展新阶段,正在紧紧围绕落实“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特别是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大力吸引集聚国际化人才。同时,要以全球视野、改革思维、开放理念,发挥中关村先行先试平台作用和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人才对外开放,不断推出引才新举措,构筑引才新优势,着力吸引集聚国际化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记者了解,中关村每年将试行一批引才用才特殊措施。2017年,园区总收入超过5万亿元,形成了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高端显示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从业人员超过230万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3.2%,海归创业人才近4万名。
外籍配偶及子女可申请永久居留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主任翟立新介绍,在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方面,《措施》主要解决好“进得来”的问题,涉及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便捷出入境以及长期居留许可证,将让外籍人才更方便地往来于居住生活,更加便捷地迁移。
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配偶子女享有直通车的政策基础上,新政中国籍的外籍配偶及子女可通过直通车程序申请永久居留,实现对高层次人才和家属的全覆盖。在便捷出入境方面,外籍专家学者每年多次入境需频繁办理程序,这次的政策创新将允许他们换发多次入境的访问签证,为外籍专家学者到中关村科研院所交流访问提供便利,对来京探亲的人才家属也将签发五年签证。
外籍人才可领衔国家级科技示范项目
记者获悉,其中的6条政策在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方面主要解决“留得下”的问题,在外籍人才担任法人、承担科技项目以及提名政府奖项资格方面实现了突破。 比如提出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人才在中关村示范区内担任新型科研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新型研发机构直接引进外籍顶尖人才。
同时,在承担科技项目方面,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中关村示范区内国家科技示范项目,同时支持外籍高层次人才领衔承担北京市科技项目,有利于扩大外籍人才在科研领域发挥作用的空间,提升国际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
10处海外联络处吸引全球优秀人才
在支持国际人才兴业发展方面提出4条政策。解决“干得好”的问题。其中,主要通过营造更加开放高效的引才用环境,加强中关村区域国际人才的交流合作。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从全球引才,推动形成良好的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氛围。翟立新介绍,比如本次提出在中关村示范区内建立国际人人才合作组织,举办国际人才大会等相关措施,发挥市场化国际人才交流平台的作用,增强联系和极具国际人才的能力,提升中关村在国际人才合作交流中的能力。
此外,将在海外建立10个联络处,更好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包括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海外联络处的主要功能,一方面把国内创新创业相关的政策广泛宣传到海外,另一方面积极跟海外相关人才建立联系,掌握更多信息,对接国内的需求。
简化外籍人才住宿登记手续
在加强国际人才服务保障方面共提出5项政策,主要解决“融得进”的问题,涉及外籍人才住宿登记、便利体检、保险保障、子女教育和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等。例如,简化外籍人才住宿登记手续,实现网络化登记,节约成本。在保险保障方面,支持相关保险机构开发设立针对外籍人才的保险产品,推出更多符合他们需要的健康保险、医疗保险等产品,很大程度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两取消,一提高”鼓励中介在京发展
为鼓励更多知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在京发展方面,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副书记陈蓓介绍,将落实“两取消,一提高”。其中,“两取消”中的第一个取消是,原来一个必须成立三周年以上的机构才有资格办理合资性、国际化人才机构,现在即办即注册,取消了三年的限制性条件;第二个取消是取消了对投资主体的限制,原来在国际化人才中介机构的投资上,投资主体本身也得是人才中介机构才行,现在多元主体均可投资。“一提高”是指提高外资在人才中介机构的投资比例,从49%提高到70%。
原标题:中关村发布20条国际人才新政 外籍配偶及子女可永久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