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曝光“今日头条”发布“二跳”虚假广告,先佯装上线一个完全合法的产品广告,但用户点击跳转后就出现了各种虚假广告信息。而且这种广告竟然具有一定的用户识别能力,主攻二三线城市。换句话说,继核酸医疗、人工智能炒股等噱头后,智能手机带来的技术进步,再一次验证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回顾近现代史,不断涌现的各项新技术在促进人类文明提升的同时,总会有若干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其中尤以用于误导场合为甚:现代印刷术导致知识普及和报业的兴盛,但也带来最早的虚假广告;固定电话网络铺开之后,相隔千里的诈骗成为可能;免疫技术是医学领域的重大进步,但魏则西轻信了百度上推荐的“生物免疫疗法”;现在的智能手机则可以“智能”地误导用户和躲避监督。
为什么此类误导和噱头愈演愈烈?在贪欲和资本逐利外,必须注意到,技术的复杂化和综合化趋势,让自身逐渐披上了“摩耶之幕”。在工业革命的早期,技术源自工匠的实践,很多技术具有显而易见的“直观性”。举一个例子,蒸汽机看似魔幻,但其原理妇孺皆知,人们在生活中已经见惯了蒸汽顶开壶盖。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技术的提升日益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开始走向专业化和分工化。到了如今这个年代,纷繁众多的技术门类,让绝大部分门外汉眼花缭乱。某一领域的专家,对其他技术领域通常了解甚少,一个机械类的能人,往往对化工类技术一知半解。甚至在同一学科下的小领域,也存在“隔行如隔山”的现象,比如,皮肤病专家不敢对脑科手术加以置喙。技术带来的空前成就让人对技术顶礼膜拜,技术的高复杂度则让所谓的“高技术”行骗屡屡得逞,因为个体对于专业外的知识持有敬畏态度,而“高技术”外皮最容易去除戒心。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科学素养相对不高,他们对于技术的认识,很容易受到信息平台的误导。以前,受制于成本和时间,虚假广告或欺诈行为一般局限于孤立地域。但在互联网时代,借助于软件算法,部分大型平台公司可以进行低成本的广覆盖。在“不懂就问网络”的社会氛围下,个体即使知道网络上有骗子,但出于对大平台的信任,往往有大概率的机会中招。
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技术的两面性效应估计不会中止。面对花样百出的骗局,政府和管理部门固然要强力出击,但事后惩戒终究不如预防在先,个体自身的努力是少不了的。个体对于技术的理解,决不能止步于学校教育和老师讲授。课本上能介绍的知识毕竟有限,而技术在不断发展,诸如移动电话这样的技术领域,甚至可以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更新换代好几次。中国有句古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唯有在工作和生活中,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时刻保持进步,群策群力,才能让骗局无处可藏。(作者是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