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本届市政协首次常委视察 聚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助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市政协召开常委视察意见交换会
根据年初报经市委同意的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今年5月,市政协就我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情况开展常委视察。6月5日上午,市政协召开了视察意见交换会,市政协主席王炯出席会议。
意见交换中,视察团成员就我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会上,王炯说,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关于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重庆的具体体现,也是重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的具体实践,有利于凸显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功能和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的作用,有助于发挥重庆承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大意义。
王炯强调,委员视察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既有助于委员们了解情况、研究问题,又可以就相关问题与党委、政府部门面对面进行沟通协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要始终不忘履职初心,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委员视察这一基础性工作,发出政协履职好声音,为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献计出力。同时,结合市委“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活动部署,市政协把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作为本届政协履职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要通过自身的良好示范引领,带领广大委员和界别群众,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把我市加快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凝聚强大思想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
副市长刘桂平应邀到会,市政协副主席宋爱荣、陈贵云、吴刚、谭家玲、周克勤、徐代银,市政协秘书长秦敏出席会议。(记者 戴娟)
本届市政协首次常委视察
聚焦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自由贸易区老百姓的获得感是什么?能够吸引多大半径多少人流来?内陆口岸开放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打造更加有利于开放的软环境?……今年5月,带着问题,市政协组织本届政协首次常委视察,兵分五路,就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大平台、大口岸、大环境、大通道、大产业进行实地调研。
6月5日上午,市政协召开视察意见情况交换会,五个视察分团就我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建言献策。
开放大平台
理顺体制机制推动要素聚集
“开放平台是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核心载体。”市政协常委视察团第一分团围绕我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对外开放大平台建设情况,考察了龙兴工业园区规划展览馆、两江寸滩保税港区、咖啡交易中心。大家认为,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1+2+7+7”的国家级开放平台体系,开放平台功能更加全面,带动作用不断显现。
市政协副秘书长余季平代表第一分团发言认为,当前我市对外开放大平台建设还存在顶层设计不够完善,体制机制不够顺畅高效,发展理念相对滞后,辐射带动能力不足等问题。开放、创新、服务等意识还不够强,传统的行政思维、内陆思维等对开放型经济发展造成诸多阻碍。同时枢纽集聚功能相对较弱,物流和融资成本偏高,科教和人才对开放平台创新发展支持不够。
视察团第一分团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平台顶层设计,加快推进自贸区立法,结合重庆实际建立完善高效现代的考核体系。
同时,对照国际规则和其他地区成功经验,进一步科学界定两江新区与渝北区、江北区、北碚区的权责利,减少多头、交叉、空白管理,对一些区域相近、功能相近的开放平台,从管理体制上加以整合,推动平台发展要素聚集。
开放大口岸
加快建设多式联运配套机制和设施
市政协常委视察团第二分团围绕对外开放大口岸建设,视察了江北机场国际出发厅和北货站、市公安局出入境办证大厅并听取相关部门情况汇报。
市政协农业委专职副主任郑胜兰代表第二分团发言称,与其他内陆地区相比,我市口岸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数量相对较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对外开放口岸体系,口岸开放格局已初具规模。
提及口岸建设存在的问题,郑胜兰表示,果园港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在重庆无缝连接的重要支点,却因政策障碍导致口岸功能缺失,严重制约果园港发展。此外,三峡船闸拥堵弱化长江口岸功能,口岸智能化建设程度不高,堆场管理、装卸作业等大多还以人工操作为主。铁路和水运口岸物流成本偏高,口岸服务环节竞争性不足。
视察团第二分团为此建议,着眼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高标准推进对外开放大口岸建设。加快建设多式联运配套机制和设施,进一步推进口岸与物流通道、交通枢纽的有机联系、无缝对接,扩大口岸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中西部国际贸易货运集散高地,着力将果园港建成中西部集装箱枢纽分拔中心。
开放大环境
扎实推进“放管服”工作
市政协常委视察团第三分团就全市内陆开放高地大环境建设,前往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两江自贸区政务中心等进行了视察。
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主任夏永鹏代表第三分团发言称,近年来,重庆深度融入国家战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要求,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逐渐形成。
提及开放大环境建设中的问题,夏永鹏认为,目前,我市对外开放程度还不够高,“放管服”改革不彻底,行政审批对接流转不够顺畅,少数部门、区县对承接的审批事项不主动接受,导致少数下放项目“落”而不“实”。数据共享不畅通,网上审批办理平台分布多头化,除市政府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大厅外,还有国家部委、各部门、各区县的网上审批办理平台,各平台之间还没有实现有效对接,信息资源不能互通共享。
视察团第三分团为此建议,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工作。构建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体系,清理简化各类证明。以影响对外开放的“堵点”、阻碍经济发展的“痛点”为改革重点,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对外开放的办事服务流程,为在渝工作、学习、生活的外籍人士提供更为便利、务实的出入境服务,继续全面清理各类无谓证明。同时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企业服务,真正实现从“进一道门,办所有事”到“足不出门,也能办完事”的目标。
开放大通道
着力构建对外开放南向通道
市政协常委视察团第四分团围绕重庆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视察了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部现代物流园区和铁路重庆西站等。
市政协民宗委主任吴亚代表第四分团发言称,我市开放大通道建设有喜有忧,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为重庆确定的内陆开放高地战略目标,与周边省市比较,还有一些痛点、堵点、难点、弱点亟待解决。例如,水运通行能力受阻,我市90%以上的外贸货物通过长江进出,而三峡过坝货量连续5年超过设计能力,拥堵和待闸时间逐年增加,水运低成本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同时,铁路运能严重不足,铁路运输优势没能充分发挥。
针对困难问题,视察团第四分团提出建议,在当前我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增长迅猛的情况下,抓住机会扩大与东盟地区的贸易,构建起我市对外开放的“南向通道”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希望国家有关部委推动“南向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对“南向通道”的统筹规划,争取建设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将重庆作为区域性货源主要集结点。
开放大产业
培育壮大服务业新业态
市政协常委视察团第五分团围绕对外开放大产业建设,视察了重庆欢乐谷主题公园、江北区大九街项目及长安汽车总部,并召开专题座谈会。
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代表第五分团发言称,我市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总体较好的态势下,发展开放型产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及服务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对外开放政策的叠加效应欠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服务开放的软环境不够优化。同时,外向型产业总量不大,传统产业结构单一,优势产业的外向度较低;贸易主体不大不强,一般贸易增长乏力;服务贸易创新和产业聚集能力不足;重点领域外资参与不够,缺乏持续增长点。
为此,视察团第五分团建议,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研究和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转方式、调结构,加快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同时要培育壮大服务业新业态,提升服务贸易产业创新和聚集能力,包括支持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手段,实现贸易平台化、订单集成化和商品渠道化,提升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发展壮大外贸新业态,持续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鼓励线上线下结合、境内境外结合等业态创新,实现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并重发展。
本报记者 戴娟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