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北京 » 正文

全球报道:四年努力 一朝开放 故宫文物医院迎首批观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1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故宫文物医院啥样?您里边请志愿者介绍文物CT机屈畅修复字画(2016年资料图)修复家具徽派传统工艺馆展出竹根雕昨天是“
原标题:故宫文物医院啥样?您里边请

志愿者介绍文物CT机

屈畅

修复字画(2016年资料图)

修复家具

徽派传统工艺馆展出竹根雕

昨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其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就在这一天, 为更好地向公众展示和宣传文物保护与修复技艺,故宫文物医院将于近期向社会公众预约开放。昨天故宫文物医院迎来第一批40名预约观众,首次试行开放;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文物医院志愿者经过层层筛选和专业培训后正式上岗。单霁翔院长为志愿者颁发了志愿者证。

四年努力 一朝开放

故宫文物医院成立于2016年12月29日,位于故宫西侧城墙下、内金水河畔,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按照使用功能分为文物保护科技实验室、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室、文物保护修复辅助业务三大部分,汇集200名文物保护专家。拥有“古陶瓷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希腊文物激光技术联合实验室”、“同步辐射与文物保护联合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

在采用传统工艺保养修复文物的同时,故宫文物医院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如文物专用CT机、显微观察设备、材料分析设备、无损探伤设备等,使现代科学技术能够更好地造福于文物修复工作。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中心也设立于故宫文物医院。

文物医院经过三年的筹建,一年多的试运行,各项工作准备基本就绪,也接待了很多文物博物馆界专业人士和重要外宾。在逐渐探索如何让人们进入故宫文物医院、了解故宫文物修复工作上有所收获。为了在开放参观时不影响文物医生的日常工作,又让观众得以近距离欣赏文物修复,获得高质量的参观体验,经过研究,决定控制文物医院的开放时间和参观人数,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

871份简历甄选出25名志愿者

故宫文物医院志愿者招募自4月份开始,收到了871份有效简历。应募者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各方面呈现多样性,其中以中青年、女性、本硕学历、在职者居多。

文物医院特别成立遴选小组,对每一份简历进行认真审读,遴选出75名应聘者进入第一轮面试。通过现场演讲和提问,按照每位志愿者得分选出35人进入第二轮面试。此轮面试既考察应聘者的讲解能力,又考察应变能力,最终录取了25人进入岗前培训环节。

培训时,依据这些志愿者的兴趣和学科背景,分为A、B、C三个小组,对应文物医院的三段建筑功能分区进行针对性培训,安排志愿者进行定点讲解,经过现场模拟训练后正式上岗。这些志愿者经过严格考验,都有很好的学科素养,以教师、高校硕博士为主,还有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主持人等。他们个个能力卓著,风采各异,充满热情。

了解文物修复科学性体会“工匠精神”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故宫文物医院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多的文物科技保护机构,是服务于‘平安故宫’工程的重要项目。之所以命名为故宫文物医院,一是因为文物修复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像患者到医院看病一样,不仅需要有传统技术的工匠进行经验性地判断,也需要借助各类分析检测的仪器来诊断,以便在修复过程中,最大程度保护历史文化信息,不改变文物原状,实现传统工艺技术传承。二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播出后,文物修复受到欢迎的程度明显提升,通过展示文物修复过程,希望使观众了解文物修复的科学性,体会到文物修复工作者崇尚的‘工匠精神’。”

据悉,故宫博物院将根据此次试行效果,尽快发布正式预约开放方案,请公众关注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及门票预售网站(gugong.228.com.cn)。

文/本报记者 王岩

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考试成为首批故宫文物医院志愿者

“我在故宫讲解修文物”

今年4月,故宫招募首批文物医院志愿者的消息发布后,引发社会关注。本报记者全程参与了文物医院志愿者招考、培训直到准备上岗的全过程。这期间,经历过以为落选的失落,也为近距离接触国宝感到“幸福得要昏倒”。6月9日,故宫文物医院首次对公众开放,本报记者也为读者带来了这份故宫文物医院志愿者的“全攻略”,记录下自报名以来的点点滴滴。

“凭着一头‘犀牛’,我打动了评委”

从报名故宫志愿者到如今挂上胸牌、即将成为故宫文物医院的首批讲解志愿者,已经有将近3个月了。

今年3月13日,我所在的一个文物爱好者微信群中,有人发布了故宫博物院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我马上填写表格报了名。

4月12日,我收到故宫博物院的通知,告知我入选志愿者的面试名单,分配的面试岗位是“文物医院讲解岗”。面试题目要求我自选一件文物,打印后带到考场,现场为考官们作一次讲解。

我花了2天在想讲哪一件文物。翻看朋友圈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曾经写过的一篇短文:丢勒在1515年绘制的犀牛图。由于没有见过真正的犀牛,他画出来的犀牛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其中最明显的一处是犀牛背上有个真正犀牛所没有的小角。

有一次翻阅故宫收藏的清乾隆时期由宫廷画师绘制的《兽谱》时,我发现其中同样有一张犀牛图,除了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其他细节和丢勒当年绘制的犀牛一模一样,甚至丢勒画错的地方,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好在乾隆也没见过真的犀牛,不然知道画出来的犀牛错误百出,画家肯定就要落得个‘欺君之罪’了。”

我将这篇文章整理修改后,带着《兽谱》里的犀牛图像参加了故宫的面试。第一轮面试的当天晚上,我就收到了第二轮面试的通知。

考官突然袭击 有惊无险

第二轮面试的题目指定了文物:用5分钟讲解《清明上河图》。这恰恰碰到了我的一个软肋,宋朝历史我相对了解比较少。虽然也能查到网上不少解读《清明上河图》的文章,但我还是希望能够给评委带来一些耳目一新的东西。

查阅《清明上河图》绘制年代的文献时,我注意到,根据学术界的主流看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宋神宗到宋徽宗期间北宋首都汴梁的历史风貌。这一时期恰好是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的“新党”和“旧党”反复争斗的日子,我认为这种影响深远的政治事件很可能会在《清明上河图》中有所体现。确定这个思路之后,我查阅了大量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论文,结合《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些细节,做出了讲解词。

第二轮面试中我讲完《清明上河图》之后,考官们突然交给我一段唐伯虎被他人科考舞弊所连累的故事,要求我看过之后,脱稿复述。紧张之下,拿稿子的手都有些抖。虽然非常小心地记稿子,复述时还是忘记了其中一个人物的名字,好在我记得这个人的官职,于是以“这位尚书大人”来称呼,最终有惊无险完成了复述。

害怕自己“幸福得要昏倒”

刚开始培训,之前在新闻视频里出现的屈峰老师就带着我们25个准志愿者从头到尾走了一遍全长接近1公里的文物医院,与展馆不同的是,文物医院修复室内的不少文物都不是完美的样子。在培训的日子里,我目睹了金属修护室里的一堆青铜缶碎片,在修复专家的手中,逐渐变完整的全过程。

在唐卡修护室,一幅养心殿旧藏的唐卡静静地躺在修护台上,唐卡修护室的方小济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平时看不出来的细节:一些佛像身上的璎珞并非绘制出来的,而是用直径大约1毫米的珍珠串成的。“这种珍珠是如何串起来的,我们今天都难以想象。”仔细看着这些珍珠,和唐卡几乎零距离地接触让我感觉心跳加速,一方面觉得幸福得要晕过去,另一方面又得反复提醒自己不能晕过去,以免摔倒的时候碰坏了这件珍贵的国宝。

不但众多文物修护专家提携指点我们,众多志愿者伙伴也让人感觉融入了一个大家庭。准志愿者丘斌斌从相聚的第一天开始,就不断忙前忙后,每次培训,他会带上录音笔和录像设备,并主动联系修复老师要课件。在他的努力下,我们拥有了一个完善的资料库,每个人需要的培训记录都可以在他提供的资源里找到。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班长”。

对文科生的考验:讲解检测仪器

在文物医院的培训也是一个“长知识”的过程。在文物医院,除了一般的文物常识外,还需要理解不少物理、化学的理科原理,这样才能为观众讲清楚文物医院里不少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这对于我这个纯文科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故宫的专家亲自带着我们走进实验室,为我们讲解仪器的原理,同学中也不乏理工科出身的,张雪靓想到了用动物赛跑,来描述一款分析文物化学成分的仪器:“我们想象动物园里所有的动物来长跑,我们站在终点上,根据动物跑到终点的先后顺序,对比以前我们观测记录的动物跑步速度的记录,就能知道哪些名次对应了哪些动物。”张雪靓介绍,“我们对成分的分析也类似动物赛跑,通过不同物质达到测量点的速度,对比数据库,就可以弄清楚一些文物以前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虽然有些传统工艺因为种种原因失传了,但通过现代科技,我们可以将这些老技艺复原出来,给文物提供专属的保护。”

随着公众开放日越来越近,大家也明显感到了压力。5月31日,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发布了文物医院6月9日将首次试行对公众预约开放的消息,有网友在微博上评论称,自己当初也参加了志愿者面试,遗憾没能入选,“这次一定要看看入选的都是什么人。”文物医院开放预约那天,我也曾想帮朋友预约一个名额,没想到刚刚过去2分钟,刷新网页一看,40个名额已经被抢光了。

这一切我们这些准志愿者也都看在眼里了。这段时间,大家都在探讨如何讲解,就连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如何做,都在反复讨论。

身穿白大褂迎客 遭遇闪光灯狂闪

6月9日一早,我和“班长”换上文物医院为我们准备的白大褂,和文物医院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太和门广场西侧迎接来参观的游客。有提前到的游客打电话给自己迟到的同伴,让他进了午门之后,找穿着白大褂的人,这一刻我明白,我们在观众眼中,已经成为文物医院的代表了。

培训刚开始的时候,屈峰老师告诉我们,报名来参加文物医院首次开放的媒体达到了40多家,这个数字在培训快结束的时候,涨到了60多家。当我们带着游客抵达文物医院门口时,数不清的镜头闪光灯对着我们一通“狂闪”,在旁边等待的志愿者回忆,当时我们可能被拍了上万张照片。

随着单霁翔院长带领参观者进入文物医院,我们的志愿讲解工作就开始了。说不紧张那绝对是假的,可是真的游客来到了你面前,紧张的感觉反而消失了。我先问问他们参观的感受,告诉他们不少人期待见到的钟表修复师王津老师就在后面的不远处,几个玩笑话下来,感觉他们也放松了,我的心也沉下来了。

两个小时之后,最后一名游客离开了文物医院,文物医院回归清静之中,我们脱掉白大褂,交回志愿者证,知道这一天已经成为故宫历史的一部分了。《我在故宫修文物》里有句形容匠人精神的名言:择一事,终一生。希望我们在这里讲解修文物,也能磨炼出讲解领域的匠人精神吧。

文/本报记者 屈畅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故宫系列活动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本报讯(记者 王岩)故宫博物院昨天举办系列活动,迎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志愿讲解弘扬文化”,3名故宫志愿者带领观众穿过紫禁城中轴线,讲解古建筑之美;“非遗传承活力再现”,预约前来的数十名中小学生在故宫教育中心开展了传拓和雕版印刷两项非遗技艺体验课程;“修复技艺传播传承”,故宫文物医院首次试行向社会公众预约开放,文物医院志愿者正式上岗;“徽班进京古今交融”,徽班进京展演活动在畅音阁开启,传统徽剧“唱响”宁寿宫大戏楼,带给观众独特的视听盛宴;“徽州文化创意体验”,“故宫文创馆徽派传统工艺馆”落户保和殿东庑,让观众领略到精湛的古徽州工艺与厚重的故宫文化相结合的独特之美;“彩画缤纷匠意深沉”,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专家在古建筑馆讲述古建筑保护先驱的故事,展示故宫彩画绘制工艺;“漫游古建传承技艺”,“V故宫·倦勤斋”互动体验上线,让观众在倦勤斋三维虚拟场景中漫游,与古代工匠和当代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对话,亲身参与传统装潢工艺的制作与修复。

(责编:鲍聪颖、高星)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