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重庆 » 大渡口 » 正文

全球报道:改革开放40年 看看他们的“财富”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02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改革开放40年 看看他们的“财富”故事许世虎 受访者供图 艺术工作者 知青?川美?重大 改革开放是他绘画的好“材料”今年3

原标题:改革开放40年 看看他们的“财富”故事

许世虎 受访者供图

艺术工作者

知青?川美?重大 改革开放是他绘画的好“材料”

今年3月,位于渝北区的许世虎美术馆开馆迎客。馆内陈列的几百幅作品,浓缩了许世虎40余年的艺术人生。

许世虎,今年61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提及如今的艺术成就,许世虎笑着说:“我的人生有三次大的转折,每一次转折的背后都被改革开放所牵动,折射出了特殊时代下的特殊经历。”

第一次转折 从下乡知青到美院学生

许世虎与美术结缘,缘于儿时的经历。小时候,他在南泉小学读书,学校就在景区附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时常会有学美术的人来此写生。

“那个时候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只要一下课就往写生地那里跑。”许世虎说,在那样的氛围中,让他对画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加上当教师的父母从旁引导,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他的美术细胞渐渐被激活。

到了初中、高中,许世虎一直没有放弃对画画的爱好,同时对于美术院校有了一定的认识。高中美术老师马志刚对许世虎喜爱有加。马志刚说:“你的基础不错,以后有机会可以到专业院校去学习。”这番话,让许世虎有了考取四川美术学院的梦想。

高中毕业后的第二年,他去到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一个村子里“下乡”,成了一名“知青”。1977年,恢复高考,让许世虎看到了希望。第二年,由于会画画,他调到了县木偶剧团和文工团画背景。

1980年,他顺利考取了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许世虎说:“如果没有改革,我没有机会考上心仪的学校,改革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第二次转折 《春天里的歌》一举成名

考上了梦想的院校,许世虎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专业学习中,他的绘画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艺术手法更加多元。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当时老师经常带他们到荣昌陶厂去学习和创作,一些设计的图案还用在了陶器品上。

大学毕业后,由于表现优异,特别是在色彩运用上的敏感,许世虎留校当上了一名色彩教师。“对艺术越追求,越能知道自己的不足。”许世虎说,随着专业学习的加深,他接触到了灰调色彩,接触到了印象派和写实派的绘画,他的绘画技术也更加纯熟。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一篇题为《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闻通讯传遍神州。许世虎受到了讲话精神的感染,就在那年5月,许世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创作了《春天里的歌》画作。这幅画当年获评全国美展的优秀奖,也是他的成名作。

《春天里的歌》是一幅水粉画,画作内容是一盆怒放的鲜花,鲜花上的水珠清晰可见,晶莹剔透,跟真的一样。许世虎说,这幅画描述的是当时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情,一种生机勃发的力量,借鉴了中国工笔画和国外写实的画法。

后来,这幅画还入选2005年法国卢浮宫美术沙龙展,并获特别奖。2014年被重庆美术馆收藏。

第三次转折 趟出中西融合艺术之路

许世虎说,改革开放后,他有了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进行交流,他对艺术的把握变得更加多元,“融合”成了一种追求。

2005年前后,许世虎感觉自己在绘画艺术上遇到了瓶颈,没有新的突破。2006年,他离开了工作20余年的四川美术学院,到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执教。许世虎说:“重庆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学科交叉的氛围里,也许会给艺术带来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融合是创新发展的动力,绘画也是如此。”许世虎说,由于到国外交流机会的增多,在访问考察和办画展的同时,也开阔了他的视野,他试图将中国画的技法与国外的技法相融合。比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与国外印象派画法结合等。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李析力

陈大霞 记者 李舒 摄

科技人员

“荒山”变“金山”

她引领村民种中药材致富

如何让研发成果得以应用,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价值最大化,是科技人员的重要追求。重庆大学植物学博士、研究员、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中药种植研究所所长陈大霞,曾获国家科技部“三区”科技特派员、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重庆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荣誉背后,离不开她在中药材种植领域的潜心研究,以及对巴渝大地上农民们的深厚情谊。

来自农村 她潜心研究中药材种植技术

“从来没想到自己会进入中药材研究领域。”陈大霞告诉记者,她生在农村,大学毕业后曾当了5年教师,2003年她从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药研究院从事药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

“当时做研究,条件十分简陋。整个研究院没有一台专用仪器设备。”陈大霞回忆,重庆的中药材种植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那时,科研人员一把尺子一杆秤是野外工作的标配,室内也没有高精端的检测实验设备,只好带上样本到各处“打游击”。

即便条件简陋,也阻挡不了潜心做研究的陈大霞,她在中药研究院开展起药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并搭建了中药研究院药用植物遗传性多样分析技术体系,为后续的研究试验制定了标准化的操作程序。

深入野外 高端仪器助中药材研究标准化

当实验室的理论研究达到一定水平后,不甘于只在后方实验室做研究的陈大霞,主动请缨到一线去参加野外工作,而在那个年代,野外一直被视为男同志的专场。“中药材大多生长在远离城区的偏僻山区,深山里坡陡路窄,环境条件十分恶劣。”陈大霞说,只有走进一线,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数据,观察最直观的变化,激发科研的灵感。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不怕辛苦,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陈大霞首先走进合川,着手研究粉葛和补骨脂。随后,走进武隆、南川等地大山深处,研究玄参、川续断、木香等中药材。

凭借勤学肯干,刻苦钻研,原本不是研究药用植物栽培专业的陈大霞,成为了中药材种植的行家能手。“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出台了系列振兴中医药产业的政策,全国自上而下对中药材研究更加重视,研究院里开始添置各种高精端仪器。”陈大霞称。

“这些仪器的加入,对提升重庆中药材种植的研究水平起到重要作用。”陈大霞说,原来人们在野外或是种植试验地上,用肉眼观察药材的生长情况,用一杆吊秤来衡量药材的产量,工作效率低,数据的准确性大打折扣,仪器设备的更新升级促使研究更高效、更标准化。

山间地头 克服技术障碍带领村民种玄参

多年来,陈大霞一直致力于中药科研事业,长期在乡村一线,农民的生活状况是她最大的牵挂,她希望用技术革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玄参一直是陈大霞主要研究的中药材,玄参属于大宗药材,许多清热解毒药或饮料中都含有,用途十分广泛。重庆是玄参主产地,种植条件需要在海拔800米以上,在南川、酉阳、武隆、秀山、彭水等地都有踪迹,其经济价值也远高于一般农作物,农民种一亩玄参的收益在2000至3000元。

陈大霞告诉记者,玄参是无性繁殖,其子芽头年10月采摘过后,次年3月开始种植。以往村民将玄参子芽随意装入编织袋中,要种的时候拿出来,大部分已经腐烂了。腐烂的子芽就不能做种,这样一来,严重影响第二年生产。

如何让玄参“留好种”?从2006年起,陈大霞就和同事们深入山区农村开始研究。“我们按照农民的传统方式精心存储,但发现子芽的存活率依旧没有明显提高。”陈大霞说,通过多次试验研究,她发现玄参子芽存储对温度、湿度等都有严格要求,而冬季子芽在低温下不会发芽,“于是我们把子芽放在尼龙网兜里,埋在土中保存,第二年要用的时候再取出。”

尼龙网兜上有芝麻大小的孔,待到第二年直接连着网兜一起挖出来栽种,也可以和网兜一起运输到其他地方种植,存活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李舒

燕宏 受访者供图

企业家

10万元起家

公司如今年产值近8亿元

“国家对于民营医院的政策开放,让我从一个创业者变成‘万家燕’的负责人,我的企业也从单一从事药品销售的门店变为集‘医疗、医药、养老、科技’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企业。”燕宏坐在沙发上,讲述着自己的创业故事。

2000年,燕宏不顾家人反对,辞去老师的工作,用全部身家——10万元接下朋友的小药房。18年后,燕宏一手创办的重庆万家燕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值已达8亿元。

政策放开 开设民营药房门槛降低了

1973年出生的燕宏对于医疗行业有着特殊的情感。由于母亲是一名麻醉师,燕宏的童年都是在医院渡过。“抢救病人没有日夜,他们对于生命的敬畏,让我也想走入这个行业。尽管高考发挥失误没有进入医学专业学习,但我心中的梦没有熄灭。”

当了8年小学老师后,燕宏毅然决然下海,接下朋友的小药房,用10万元踏上创业之路。“第一个药房门店在石坪桥,只有50平方米。”

“现在一个小区附近有三五家药房是常见的事,以前国家政策有要求,1公里以内不允许有第二家药房。”燕宏表示,2000年前后,民营药房刚刚兴起,国家政策对于民营药房有一定的管控,行业门槛较高。

燕宏坦言,万家燕的发展与国家的改革、政策的开放密不可分。2005年前后几年,国家对于开民营药房的政策不断放开,她的药房渐渐开始开分店。“2003到2005年,我的门店迅速扩展,开了20多个分店。”

燕宏告诉记者,国家政策放开后,只要符合要求就能开药房,市场上药店数量迅速增加,为了抢占市场,很多药房选择低价,即使是亏本出售一些常用药品也要吸引顾客。“但那几年新开的药店多,关门的药店也多。”

核心竞争力 销售员也要懂药品知识

看着市场上起起落落的药店,燕宏开始思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药房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我看来,销售人员懂药品知识,能够给客人一定的建议,这是最重要的竞争力。”燕宏说,“传统药房售货员的角色仅仅只是帮助客人拿所需的药,对于药品的知识了解甚少。我希望我们的售货员个个懂医,这才是核心竞争力。所以,2008年,我就确定了公司的经营战略:医药为基础,医疗为核心。”

基于这个想法,燕宏开始打造自己的医院。医院有专业医生,能够为自己的员工提供医疗知识培训。同时,医生可以远程问诊,通过互联网为药店的患者答疑解惑,用医疗技术为自己的药房提供支持,增加百姓对药房的信任度。“这个思路要变成现实,确实很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人才队伍建设。”

药店转型 建“小综合、大专科”医院

2008年,燕宏选择到大渡口建设自己的医院。

燕宏告诉记者,那几年莆田系风波让她意识到了民营医院的市场缺口大。此外,经过深入调研,她相信,中国的民营医院会迎来春天。

事实正如她所愿。2015年,万家燕医院建成。2016年,燕宏对于企业的发展思路做出了清晰定位:打造以整形外科为主的专科医院。

“我们将成为西南地区第一家三级整形外科专科医院,已经开始申报工作。”燕宏说。

目前,万家燕在全市已经拥有158家药房,且已经实现专家的远程问诊以及开具处方功能。现在,万家燕已经从一个小药房摇身变为年产值近8亿元的大公司。燕宏表示,未来3~5年药房将会扩展到400家左右,对于有条件的药房,将派医生进驻问诊。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陈竹

(责编:陈易、张祎)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