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四川 » 正文

全球报道:四川北川连续十年实现“不因地灾死亡一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9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工程治理+高效应急防灾体系 北川连续十年实现“不因地灾死亡一人”省地矿局九〇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工作人员在青林沟检
原标题:工程治理+高效应急防灾体系 北川连续十年实现“不因地灾死亡一人”

省地矿局九〇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工作人员在青林沟检查泥石流治理工程受损情况。 绵阳市国土资源局供图

□本报记者寇敏芳

7月11日凌晨3时许,绵阳市北川县陈家坝镇龙湾村大雨如注。地灾监测员徐祖翠披上雨衣,出门到青林沟泥石流隐患点查看。

连日来的降雨引发山洪,沿着青林沟倾泻而下,百斤重的山石在浪里浮沉。“好在有这个泥石流治理工程。”徐祖翠说,洪水凶猛,但没有造成灾害,因为治理工程将上游的滑坡稳住了。

治理工程是地灾防治的重要武器。今年汛期,截至7月17日,我省成功避险57起,避免2093人可能的因灾伤亡。青林沟治理,就是一个缩影。

建地灾治理工程北川共投入3.2亿元

2009年,青林沟泥石流治理工程竣工建成。这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北川县最早启动建设的一批泥石流治理工程。

“当时的情况很危急。”北川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刘孝刚回忆,青林沟本来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排水沟。地震发生后,沟道上游形成堰塞湖,上游左岸的山体被震松,且有加速滑动趋势。如果遇到大雨,很可能引发滑坡。

“为此,我们在沟道上游修了一道大坝,这样就可以压住滑坡体的‘脚’,让它跑不起来。”刘孝刚说,大坝修好的第一年汛期,就下了一场大雨,山体被大坝死死压住,但大坝的地基却被洪水掏空。

暴雨之后,北川对大坝进行了修复,在其100米外修了第二道坝体。2013年、2015年,北川都曾遭遇大雨,大坝担当着“镇山石”的重任,没有一次让山体滑下来。

现在的泥石流治理工程,已经历了4次修复。坝体从1道增加到了4道,还配合了其它的防护措施。刘孝刚介绍,此次洪水暴发前,青林沟在两天内降雨量超过300毫米,相当于全年的四分之一。工程成功保护了陈家坝镇龙湾村498户147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像这样的治理工程,在北川还有135处。汶川特大地震后,北川共计投入3.2亿元修建地灾治理工程,连续10年实现了“不因地质灾害死亡一人”的目标。

防灾员报警村民及时撤离

地灾治理工程像一把防灾的尚方宝剑,需要各级防灾人员的“挥舞”才能成为防灾的有力武器。

在青林沟泥石流隐患点,徐祖翠就是这样一位“舞剑人”。7月11日凌晨3时,窗外持续的雨声让她忧心。天还没亮,她决定去沟口看看。“我听到水声很大,但是天黑看不清,就用手机录了一段音。”

随后,她把音频发到防灾群里。“现在雨很大,水声也大,水涨起来了。”信息一发完,群里的村主任和镇长等防灾责任人马上行动起来,部署人员撤离。凌晨4时,徐祖翠敲起了锣,挨家挨户通知沟口附近的村民转移。

村民母李贤听到锣声,赶紧起床带着家人跑到村委会的避险点。母李贤家中常备一个“应急包”,汛期到了,他会习惯性地把贵重物品放进去,确保最快时间撤离。

做了近8年防灾员,徐祖翠已经训练有素。“巡逻的时候,一般都要带着锣。”此次避险转移中,直接受威胁的50多位村民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转移到安全地带。

应急防灾三级体系高效配合

在这套高效的应急防灾体系中,徐祖翠身处第一线,身后是省、市、县国土部门三级防灾体系。

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今年降雨集中的气象特点,我省加强了汛前指挥调度,尤其是对重点地段及重点项目的点对点调度,强化主动避险,提前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受威胁群众撤离。

7月10日,省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随后省国土资源厅召开视频调度会,对各个市州开展防灾部署。随后,市、县两级分别召开调度会,进一步落实。其中,北川县专门针对青林沟进行了调度安排。

当晚,徐祖翠收到了防汛部门点对点的防灾短信,提示她地灾风险较高,注意夜间降雨。随后国土部门又电话抽查她的防灾准备。

早些时候,驻守北川的地灾治理专业队伍、省地矿局九〇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也派人到陈家坝镇,提前对泥石流坝体进行了检查,以确保安全。

记者手记

让群众成为防灾主力

过去10年,几乎每次遇到暴雨,青林沟都会有险情发生,这时就要组织人员撤离。住在隐患点附近的村民,每年在雨中撤离三五回都是常事,但是由于地灾治理工程的修建,青林沟并没有发生过大的灾害。

既然如此,群众还愿意撤离吗?“当然要撤离,麻烦是麻烦,但求个心安。”采访中,村民们的回答既统一又肯定。做了近8年的地灾监测员,徐祖翠见证了村民们思想和行为变化的过程,从撤离不积极到自发观察主动撤离。

这样的变化与我省地灾培训体系密不可分。每年我省都要组织超过50万人的地灾大培训,教会每个受威胁群众如何防灾。多年培训,让群众防灾意识不断增强。

对四川来说,灾害点多面广,群测群防体系只有监测员还不够,群众成为防灾的主力军,灾害来临时,调度指挥措施才能更好地执行。

(责编:罗娟、高红霞)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