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方言保护田野调查 每种语言的消亡都是文化损失
图为:阮桂君在田野录制山歌。
老鼠叫“神”,水叫“波浪子”,一般人都不知道了。方言正处在淡化、面临逐渐消失的窘境。8月19日,武汉大学文学院语言保护专家阮桂君呼吁,保护方言,需要从婴幼儿开始,树立普通话和方言并行发展的观念。
今年暑假,阮桂君带着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语言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驻扎恩施咸丰县,做了1个月的方言保护田野调查。师生们深深感受到,在我省偏远的中小城市、乡镇,方言使用范围越来越窄。除家庭场合,其他场合,尤其是青少年、儿童,使用方言越来越少。大部分人对家乡方言有感情,但在使用语言的选择顺序上,普通话还是居首位。这种现象不仅在咸丰,在阮桂君近年所做的神农架、五峰、崇阳等地方言调查中,均如此。
阮桂君率领的咸丰方言田野调查小组,也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一个分支。该工程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语委等于2015年推出,计划用5年时间开展1500个地点的田野调查,其中少数民族语言300个点、汉语方言900个点、濒危语言方言200个点、语言方言文化100个点。我省有咸丰、随州等80个点入围。这是继上世纪60年代语言调查以来又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性语言调查活动,标志着语言保护已成为一个国家层面、全国各地合力行动的工程。
在驻扎咸丰1个月里,阮桂君和学生们一起,遴选在当地出生和长大、能说地道方言的居民为乡音发言人,把他们请进录播室,把各地原汁原味的“土话”录下来存起来。同时,他们还做了大量的纸笔调查,对咸丰方言的音系、词汇和语法做了系统梳理。录制了长篇语料,拍摄了山歌、民间故事等。此次调查结束后,这些资料以纸质版和电子版上交国家语委,存入国家库保存。
方言逐渐被遗忘的担忧,不仅在专家学者心中滋长。参与录音的乡音发言人、咸丰县居民丁德煜说:“现在好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时间长了也听不懂咸丰话了,沟通都有阻碍了。”语言是交流沟通的纽带,乡音承载着乡愁,阮桂君认为,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语言一旦消亡,以它为依托的思维方式、口传文化、民俗民风都将随之消失,任何一种语言的消亡都将是文化的损失。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方言承载着乡愁,两者的关系犹如着装上的正装与便装,是可以并行发展的。
方言该如何与普通话并行发展呢?阮桂君建议,在重视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可以让方言进入中小学教育,编写方言读本,让方言区的孩子了解自己所讲方言的历史和承载的文化。当然,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为方言传承做点实事:比如开辟博客,撰写介绍方言;开设音频视频栏目,解说家乡方言词语,用家乡话讲民间故事、吟诵歌谣谚语等等。
据了解,除咸丰外,今年我省的语言保护工程还走进了黄陂、嘉鱼、通城、崇阳、红安等16个点,调查团队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黄冈师范学院、长江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全媒记者 龚雪 通讯员 南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