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全球法制频道: 娘炮是你的自由 但请不要出来吓人 这是种隐藏更深的歧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09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娘炮是你的自由,但请不要出来吓人”这是种隐藏更深的歧视我们需要做的,是拥抱真实,很多为了真实而努力活着的人,无

原标题:“娘炮是你的自由,但请不要出来吓人”这是种隐藏更深的歧视

我们需要做的,是拥抱真实,很多为了真实而努力活着的人,无论是“娘炮”还是其他少数、边缘族群,都有着动人的姿态,用吉野贤治的话说,“他们是相似的,骨子里都渗透着我们生而为人的共同努力,也表达着我们内心沸腾着的对解放的追求。”

全文4041字,阅读约需8分钟

吉林一个苦练泰拳的男子火了。该男子因怀疑前女同事歧视自己而对女性心怀怨恨,专挑独行女子进行暴力攻击。网友对此反讽道:“不错,这男人真阳刚。”“爹炮十足。”

网友发明“爹炮”一词,估计是受最近乌乌泱泱的“娘炮”讨论启发。网上最近好似开展了一场饱蘸情绪的全民辩论赛,辩题为:“‘娘炮’应不应该在公众视野中出现”。

辩论中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审美多元,“娘炮”也是男性气质的一种,不应该被歧视,所以我们尊重“娘炮”,但是不支持“娘炮”类型气质大范围传播;“娘炮”的存在是个人自由,但是我们更应培养刚毅的阳刚之气。

这种观点相较于全盘否定“娘炮”存在的观点来说,更容易被接受。它认可了审美的多元化,认可了审美自由,但是话语表述中隐含的比较,让人觉得有点不对劲。在这样的表述中,“娘炮“与”阳刚”两种气质的地位是不对等的,只要把二者对换一下位置,便能发现其中微妙。

“阳刚”是男性气质的一种,不应该被歧视,是个人自由,不应该被干涉;但是我们不支持“阳刚”类型气质大范围传播,我们更应培养阴柔的“娘炮”之气,展示更阳光积极的形象。

然而类似的观点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拥趸,可细究此类观点,真的符合它所提出“审美自由”的前提吗?

━━━━━

“不反对,不支持”:是这样吗?

新京报书评周刊曾在9月6日的语音栏目中谈论了“娘炮”,后台留言有这样两方观点:

“娘炮是你自己的选择,我誓死捍卫你的权力,但请不要出来吓人。”

“想跟楼上说几句英文,凸显一下娘炮的优越感,we are queer,we are here,deal with it。”(酷儿就在此,请君习惯之)

第一种观点还有一种更温和的说法:我誓死捍卫你自由的权力,但是我无法支持你。

不止是“娘炮”,在很多非主流类事物的讨论中,我们经常听到“不反对,但不也不支持”这类的观点。非主流群体内部也会出现分裂的两派,一方认为需要立场鲜明地在主流面前展现自己,让主流文化彻底接纳自己,如留言中的“酷儿就在此,请君习惯之。”;另一方认为非主流需要迎合主流,在自己的领域范围内可以自由行动,但是在主流面前需要“安分守己”,不要过分突出自己,以免挑起矛盾。

无论是从主流文化视角出发表示“不反对,不支持”,还是从非主流视角出发认为非主流要认清自己的地位“安分守己”,此类观点都要求“娘炮”在公众视野中要克制自己,不要挑起与主流的矛盾,要求“娘炮”对自己非主流的性别气质,进行掩饰。

“掩饰”概念来自于美籍日裔学者吉野贤治的作品《掩饰:同性恋的双重生活及其他》,吉野贤治在书中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讨论了广泛存在于非主流群体中的“掩饰”策略。

“每个人都在掩饰。掩饰,即淡化一个不受欢迎的身份,去迎合主流。在一个日渐多元的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有不主流的一面,然而被视作‘主流’往往还是社会生活的一件必需品。正因如此,本书的每个读者都在有意无意地掩饰着,有时还会为此付出巨大牺牲。”

虽然没有进行调查,但猜测“娘炮”群体中,应有相当数量的人在生活中掩饰自己,把自己伪装成符合主流男性审美的人——想化浓妆,想穿得鲜亮,想用柔和撒娇的声音说话,但是恐惧世人投来异样的目光。

在群体之外,也有很多人希望“娘炮”能掩饰自己。他们中有的人会用让步句来表达和解和底线,可无论语气多缓和,它都在表达对立和拒绝:你的私生活我不干涉,我包容你,但我认为阳刚就是比阴柔好,你不要总是出现在我面前碍眼,我认为你会对小孩子带来不利影响。

你可能会觉得“碍眼”两个字不能表现你包容的态度,可这种包容不是真正的包容,它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表示给予生存空间,但是你与它依然无法共存。无论话语如何表达,只要多数人认为阳刚、刚毅是更值得培养的气质,那么“娘炮“在公众视野中就是被低看、歧视的对象,是一种需要被淡化的气质和身份。

有人说我这不是歧视啊,我只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歧视”的意义是“人对人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使之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当你认可“娘炮”与“阳刚”是平等的,那么鼓吹让“娘炮”少在公众领域出现就是在用不平等的眼光对待他们,并让他们丧失了与你平等的话语权。说“轻视娘炮”不算歧视,往往包含了“娘炮”劣于“阳刚”的预设前提。

━━━━━

“娘炮”问题症结之一:多元与同化的矛盾

通过掩饰,不受欢迎的身份可以在主流中平平安安地存在着。因为一旦非主流彰显自己的身份,就会被对立方责怪“挑事”,有人甚至会越过边界,对非主流者进行辱骂欺凌,以发泄负面情绪。

▲“玫瑰少年”生于1985年,15岁过世。他生前就读台湾屏东县高树国中三年二班,2000年4月20日早上,他在下课前5分钟提早离开教室去上厕所,之后被发现倒卧血泊中,送医后不治。他因行为类似女生受到嘲讽欺凌,不敢独自去如厕,有同学会强迫他脱下裤子,检查他是不是女生。图片来自网络截图。

但如果真要细究责任归属,非主流者真的要承担“挑事”的责任吗?“挑事”一词的背后暗含对非主流不融入主流的指责。为什么主流会这样理直气壮?因为他们人多,因为他们所秉持的价值不会被文化中不会受到非议。在这样的压力之下,非主流者被迫采取这一不得已的同化策略。

无论我们现在多么提倡审美多元和差异化,“掩饰”一直都存在强大的生命力。女性、有色人种、性少数者获得了生存空间,但是仍然不能大声炫耀自己的存在。吉野贤治分析了美国的情况,尽管美国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同化一直是所有美国人的愿景。边缘群体虽然获得了政治正确的地位,但是彰显自己的存在,依然要面临较大的社会压力,只能淡化自己。

“娘炮”问题的症结在于性别秩序的不平等和男女二元对立的刻板印象,这一点已经有很多文章说明。这里想提出该问题的另一症结:多元差异与同化倾向的本质对立。群体需要通过同化寻找安全感、建构秩序,而差异的存在威胁了同化,群体自然会产生敌视差异的倾向,差异方为求自保,只好选择“掩饰”,维持既有的社会秩序。

对于社会生活来说,同化有时候是必不可少的。吉野贤治也认可同化的意义,但他认为我们也需要直面同化的阴暗面——

“对于流动的社会交往,对于和平共生、甚至对于和而不同的对话,同化向来都是必不可少的。……我想要在此主张的是:我们要批判地对待这个国家的同化复兴。我们必须直面同化的阴暗面,尤其是掩饰——如今最普遍的同化形式——的阴暗面。”

吉野贤治认为掩饰是对民主的偷袭,“我们不能看穿这一点,是因为它总是用同化这一美好的语言来包装自己。”在掩饰之下,女性在工作中屈从于父权制,在工作场合要淡化自己母性的一面;少数族裔要仿效白人地生活方式;“娘炮”和同性恋在“正常人”面前不能太招摇……掩饰虽然避免了矛盾,却让少数群体不能真正地活自己。

━━━━━

问题不在于“娘炮” 

也许你还想反对,电视荧屏、电影银幕中的“娘炮”“小鲜肉”活得很开心啊,“娘炮”会成为热门话题也是因为他们太多了,挤压了阳刚男性形象的生存空间。

而影视作品中的阴柔男性审美是否成为主流需要数据佐证,这里无法下判断。就我观察,除阴柔气质外,阳刚类气质同样受到女性受众的欢迎,张涵予、周一围、段奕宏等在大众眼中符合“阳刚形象”的男性演员其实都拥有相当数量的女性粉丝。只是由于偶像工业崛起,娱乐产业资本方利用粉丝们的“亲妈心理”,制造了一批柔弱的、易碎的偶像,一旦激发粉丝的保护欲,资方便能迅速获取巨额利润,这比普通影视剧投资的回报率要高得多。

高晓松谈论韩流偶像。他在评价中西方偶像时曾说,韩国偶像多是白皙少年,“你看到他就心疼的,宝宝,我来保护你,你的经纪人是王八蛋,我要在网上为你战斗。”西方的偶像是超级英雄,粉丝保护不了他们,他们保护粉丝还差不多。

可是,偶像们真的活得开心吗?利益的推动是否制造了另外一种形式“不自由”?从面上看,娱乐产业、粉丝经济体系确实制造了单向度审美的同化倾向,很多流行偶像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针对这种现象,微博科普博主@李子李子短信的意见值得一听。她说问题不在于“娘炮”,而在于不真实。娘炮很好,阳刚也很好,各种气质都好,只要你大方地表现自己。

“反观国内偶像圈。不是说娘不好,而是磨皮妈不认的程度真的…今年流行肤白貌美的,黑皮肤的就不敢上街了;明年流行大长腿的,矮子就备受嘲笑;不管男性女性偶像都被去人格化了、消费化了,千篇一律的滤镜真的很无聊。……我觉得屏幕上出现真实的肌肉男和真实的娘炮,并且让孩子觉得这两者都可以存在你可以自由选择,甚至不肌肉不娘不带滤镜地做自己更好,这才是时代进步了。”

——@李子李子短信

无论是在偶像工业中,被迫营造柔弱少年的明星,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敢彰显自己柔美气质一面的男性,他们都在掩饰自我,甚至冒充主流身份;他们都面临着同化的压力,因种种原因过着不真实的生活。掩饰虽然能带来一时的平静,但长此以往对他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压迫?而说着“不反对不支持”的人们,你们的言论看似包容,其实也在为少数群体制造同化的压力。

十年前,国内影视剧行业占绝对优势的是女性叙事。受欢迎的模式,包括灰姑娘、花木兰、潘多拉以及盖娅等女性模式。

曾经采访过一位艺术家,谈及在多元文化面前,他愈发觉得自己渺小谦卑,对每一种文化形态都充满敬意。这才是审美多元、尊重差异应有的态度。没有谁需要躲起来不见人,没有谁不应得到支持,没有哪种差异化的存在会误导孩子。

我们需要做的,是拥抱真实,很多为了真实而努力活着的人,无论是“娘炮”还是其他少数、边缘族群,都有着动人的姿态,用吉野贤治的话说,“他们是相似的,骨子里都渗透着我们生而为人的共同努力,也表达着我们内心沸腾着的对解放的追求。”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