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学营养餐仅半碗素面 从孩子嘴里夺食的不只是餐饮公司
文 | 余寒
这两天有自媒体人在微博上曝光了一段营养午餐视频,引起很大关注。视频中,一群小学生正在食堂排队打饭,学校提供的营养午餐,是没有任何青菜和肉的素焖面。然而食堂墙壁上张贴的公告栏中,却明明白白写着,拍摄当天也即周三的伙食,标准是鸡、包菜、蒜薹、西葫芦四样,很多网友追问,营养餐的钱去哪里了。
随着舆情发酵,有记者就此事咨询了河南教育厅新闻办,很快拍摄学校证实为河南商水县谭庄镇大曹小学,当地教育部门回应称,每个学生每日4元的食谱标准,营养餐由统一招标的餐饮公司提供。
需要指出的是,营养餐不是免费午餐,后者是公益人士发起的民间捐赠行动,营养餐则源于政府的公共财政补贴。2011年10月开始,中央财政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个学生每天3元的标准进行补助,2014年财政部将标准提高到4元。这笔补贴虽然不高,但考虑到补贴的多是农村贫困地区,能买到的绝对不止是视频中的那种没有任何配菜的素焖面。
如果克扣营养餐调查属实,无疑会刷新大众认知底线。当地教育部门强调,教育局安监办每天有安排食谱,并进行检查,营养餐则由统一招标的餐饮公司提供。言外之意,一是并非没有监管,二是餐饮公司该背锅。但如果真的履行了监管职责,餐饮公司还会敢用劣质营养餐糊弄学生?再者能中标的餐饮公司,都是主管部门选定,这个锅要背也该教育部门先背。
(云南某山区中学的营养餐 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此次营养餐缩水引起众怒,除了从孩子嘴里“夺食”本身过于黑心外,还一个背景是,河南在营养餐问题上有过丑闻: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河南虞城营养餐沦为问题餐,中标企业违规操作,用没有生产许可的火腿肠顶包。前车之鉴,殷鉴不远。然而距离上次风波过去不到半年时间,问题营养餐的丑闻再次上演,多少说明对这项兜底工程的管理过于松弛。
河南是比较早开始试点营养餐计划的省份,去年适逢计划五周年,当地的媒体以《河南省314万农村娃吃上营养餐》进行了报道。这项财政兜底的民生工程,对当地诸多贫困县学生生活质量的改善意义,被大力宣传。不过,让孩子吃上营养餐,不是为了数字好看,把它当政绩工程来做。如果存在从孩子口中抠利润的情形,政府惠民的形象也会一点点毁掉。
营养餐既然是兜底性的民生工程,就该杜绝食利者染指的空间,同时对权力寻租和渎职零容忍。当地教育部门回应表态称,严肃问责,绝不姑息。希望这个表态不是在敷衍舆论,营养餐缩水背后是否有权力寻租,中标公司与教育主管部门有没利益勾连,都需要彻查。唯有如此才能给孩子和公众一个交代。
需要指出的是,这起风波源于网络爆料。最开始的视频信息相当不完整,有媒体曾联系爆料人询问地址想要求证,他选择拒绝公开详细信息。在一些网友看来,公开曝光,但又拒绝向媒体提供线索,这种做法就是为了蹭热点。网友的担心可以理解,但没有理由要求揭露者放弃自我保护,亮明身份做斗士。提出问题就值得点赞,剩下的当交给公权部门介入。
从后续进展看,网络曝光的确起到了效果,不过这前后的插曲同样需要被正视。在彻查河南营养餐缩水风波时,得对民间爆料者被报复、打压的担忧有所虑及。所以,权力必须足够宽容,不能将负面监督视为挑刺,要营造开放的监督环境。
责任编辑:刘爱迪 UN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