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科技 » 正文

全球报道:3年间平台数量锐减 走下风口的网贷行业去往何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21  来源:腾讯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3年间平台数量锐减 走下风口的网贷行业去往何处?3年间平台数量锐减,细则落地行业重建任重道远【●“风口过后,要做的

原标题:3年间平台数量锐减 走下风口的网贷行业去往何处?

3年间平台数量锐减,细则落地行业重建任重道远

【●“风口过后,要做的还有很多”系列报道③】走下风口的网贷行业将去往何处 ?

今年6月,在北京一家P2P网贷平台工作了3年的刘刚(化名)最终选择了离开。“当时来公司的时候,可以说是高薪,而且还有期权。可现在感觉行业的风口早已过去,公司待遇不涨不说,还有一定风险。”9月17日,刘刚对记者说。

与刘刚有同样想法的网贷从业者不在少数,离开与退出的故事每天都在行业中上演。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31日,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1595家。相较于2015年高峰时的2595家,减少了1000家。随着监管趋严,行业逐步规范,网贷平台的数量预计还会进一步减少。

3年间平台数量锐减

P2P网贷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的低成本借贷模式。2007年,作为舶来品,P2P网贷开始进入中国。2012年至2015年,行业站上风口,平台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到了今年8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只有1595家,比2015年高峰时锐减1000家。

“2015年那时行业真是火爆,在主流的招聘网站上,那些最吸引人的高薪岗位基本上都与互联网金融有关。”刘刚回忆说,“每天都有很多新平台上线,微信上不停有同行加我好友,然后把我拉进各种各样的网贷微信群。不用干别的,光在各个群里抢红包,一天都能抢两三百元。”

“当时监管政策尚未出台,网贷行业可以说是野蛮生长。”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行业巨大的吸引力中,泥沙俱下,少数抱着捞一把就走心理的“伪P2P”也混迹网贷圈,打着网贷旗号从事各类非法金融活动。

随后几年,随着监管的推进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地,整个P2P行业面临重整和洗牌。2017年,网贷监管“1+3”(一个办法三个指引)制度体系全面完成和行业整顿持续开展。

“网贷行业在银行存管、备案、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合规政策悉数落地,明确了网贷行业规则,有利于加快行业合规进程,实现网贷机构优胜劣汰,真正做到监管有法可依、行业有章可循。”网贷之家研究人员说。与此同时,合规也成为考验P2P网贷平台的底线与生死线。

重拾行业信心任务艰巨

从2016年开始,网贷平台退出乃至跑路的情况日趋频发,并出现了较大波动。

网贷之家研究人员向记者表示,这与一些平台自身发展不成熟有关。由于没有脚踏实地做业务,而是把全部希望压在了备案上,花费了大量精力和资金,导致部分平台在备案工作延期后,缺乏业务支撑难以为继。随着监管政策门槛的提高,合规工作难度增加,运营成本上升,不得不选择退出。

针对部分网贷机构出现的风险,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监测分析认为,目前出现问题的平台多数是前期野蛮生长、偏离信息中介定位的违法违规平台,有的本身就是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的非法集资。“这些平台出现问题,属于监管趋严环境下行业去伪存真、优胜劣汰的结果。”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监管日趋严厉的背景下,一些平台弄虚作假,擅自宣称有银行存管保证资金安全,但实际上是“假存管”。

从今年7月中旬开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行业组织连续发声,力促行业规范发展。8月17日,P2P网贷108条备案细则落地,但行业重建、重拾信心仍任重道远。

开鑫贷总经理鲍建富对记者表示,只有那些依附在身体上的“暗疮”“毒瘤”被彻底去除,行业才会越来越健康,投资环境才会越来越安全。

服务实体经济是根本

未来,P2P网贷该往何处去?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市场的巨大能量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网贷平台只有发挥强大的技术优势做好风控,坚持信息中介的本分,才能真正在服务实体经济、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方面发挥作用。

记者了解到,从2016年开始,部分网贷平台已开始金融科技的探索,并且加大研发力度,已有不少网贷平台宣布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

乐信CEO肖文杰对记者表示,未来金融科技将向以人工智能、合作、服务实体经济为重要内涵的“智慧金融”深入发展。实践证明,人工智能在金融获客、风控、资产匹配等环节,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推动力。

“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同时两者应该充分合作。银行的资金和品牌等优势是金融科技公司不可比拟的,但金融科技公司的技术创新、灵活管理和快速迭代能力,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比较欠缺的,跨界合作、共赢发展将成为主流。” 肖文杰说。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P2P网贷尤其应该关注实体经济,应通过技术手段补齐金融服务短板,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触达消费者,并设计更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通过消费驱动,促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能力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进而不断提升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促进实体经济不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