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全球报道:前脚投简历后脚老板就收到 告密信 细思恐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20  来源:新京报
核心提示:原标题:前脚投简历后脚老板就收到 告密信 细思恐极数据安全正得到更多人的重视,但现实情况则是,多数个人数据始终处于裸奔状态

原标题:前脚投简历后脚老板就收到 告密信 细思恐极

数据安全正得到更多人的重视,但现实情况则是,多数个人数据始终处于裸奔状态。

文997字,阅读约需2分钟

▲图片来自新华社。

生意是对人性的满足,但商业,是对人性的取舍。在一个规则社会里,这原本应当是共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商业环境之中,却屡见只顾满足用户需求而罔顾边界的公司。

最近有媒体报道,有用户发现,如果你在某招聘网站上更新简历信息或者投递简历,你现在的老板可能会收到一份警告邮件,报警“有员工试图跳槽”。经调查,该产品名为助理小猎,利用爬虫等技术违规获取了招聘网站上的用户信息,并为雇主提供“告密”服务。

▲ 网友收到的邮件截图。图/南方都市报。

这并非个例。几个月前,另外一家招聘网站也被爆出过存在漏洞,有公司利用漏洞获取员工简历信息,一旦更新简历,则会向公司人力发送预警邮件。

雇员与雇主之间的角力,的确是职场上的长期痛点。在国内,围绕职场需求做创业的公司非常多,但这种员工离职预警系统的存在堪称是大数据版的职场小报告。以爬虫技术侵犯了其他同行(招聘网站)的数据安全,又以盗用的方式侵犯了个人隐私,同时,因为其“打小报告”的性质,又突破了职场道德和社会伦理。

这种处于灰色地带的创业,其实是整个中国互联网公司关于数据和个人隐私乱象的一部分。

在中国,数据安全正得到更多人的重视,但现实情况则是,多数个人数据始终处于裸奔状态。而相应地,数据爬虫技术则肆无忌惮地侵入传统的个人领地。

从去年开始,大数据相关行业的创业公司遍地生长,但一年过后,多数企业并没有合法合理的手段来获取用户数据,最后演变成了数据窃取和盗用者。

有业内人士曾向我透露,不少公司都存在私下贩卖用户数据、任意使用用户数据的行为。这些公司通过不法手段去获取数据,再对这部分数据进行加工变现。而这种数据获取行为隐秘不为用户所知,所以,用户收到了大量针对性的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或者像此案一样,被“打小报告”。

这是一种正在进行中的大数据行业癌变。首先受到影响的便是用户。从理论上来说,用户更新简历的行为属于私人行为,有权决定是否保密和向谁保密。而这种数据公司的存在,使得私人的选择权被剥夺,私人的信息被动公开。

而直到今天,不少互联网平台对于用户数据的态度也仍未到位。一方面是数据安全机制不健全,使得他人能够轻易截获平台信息,另一方面,平台本身就是不透明和毫无规则的,用户对于个人的隐私数据只有理论上的所有权。

利用大数据打小报告也极富隐喻意味。当你的数据隐私被他人用来主动进行二次加工、打小报告时,近现代社会中关于私人领域的建构也遭到了威胁和挑战。而这,又是一个更宏观但却更紧迫的时代命题。

文/胡涵(媒体人) 编辑 孟然  校对 陆爱英

值班编辑 吾彦祖 花木南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