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政治经济秩序遭到严峻挑战,国际局势日益呈现出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与模糊性(ambiguity)的特点。与全球局势相对照的则是包括东盟地区在内的东亚范围内,国际关系日益紧密,交流合作不断加深。伴随着今年一系列高官会、部长会的成功召开与积极进展,即将于11月在新加坡举办的东盟及其与对话伙伴国的领导人峰会或将有力回应当前国际局势,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地区互信合作、繁荣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东盟与对话伙伴国的关系中,中国—东盟关系已被双方认可为最富内涵、最具活力的一组关系。2018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国—东盟创新年,也是东盟第二个50年的开局之年。与此同时,今年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5周年、十九大的开局之年。加之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提出共创未来的新主张和扩大开放的新举措。良好的关系基础与难得的历史契机互相交融,让即将到来的中国—东盟峰会显得格外令人期待。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启对话进程以来,山水相连的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紧密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带动了民间交往的持续活跃。双边人员流动每年超过3000万人次。仅每年夏秋两季,每周的航班就超2700架次。文化教育领域,双方留学生总数已过20万。30余所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六所中国文化中心、33所孔子学院与35个孔子课堂相继建立。此外,自2012年开始,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旅游合作年等一年一度的主题年在科技、文化、海洋、教育、旅游等多个领域不断夯实着中国—东盟务实合作的基础。可以说,中国—东盟关系已进入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
2015年,东盟建成以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三大支柱为支撑的共同体,成为亚洲的第一个次区域共同体,有力巩固了其在地区合作架构中的中心地位,成为地区繁荣发展、和平稳定的引领性力量。中国方面,正如李克强总理今年5月在雅加达东盟秘书处出席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庆祝活动时所强调的,中国一贯支持东盟在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架构中发挥更大作用,并愿同东盟国家建设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有理由相信,即将到来的中国—东盟峰会将为双边关系带来开放共赢、开拓创新与包容互鉴的新时代。
今年8月的中国—东盟外长会议透露,双方已经完成《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的制定,预计将在领导人峰会上发布。被称作战略伙伴关系“2.0愿景”预计将机制化、系统化地连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的《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2025年东盟共同体愿景》等战略,同时也将联系起东盟各国自身的发展规划,譬如,就新加坡的智慧国(Smart Nation)战略,中新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互联网+、数码经济等领域已开展务实合作。中国—新加坡广州知识城则更是开启了知识经济的创新模式。此外,泰国的东部经济走廊、越南的两廊一圈、老挝的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印尼的区域综合经济走廊都已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并正在落实。
经济方面,8月的经济部长会议深化了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谈判进程中也取得了积极进展,2020年双边贸易额一万亿美元、双向投资五千亿美元的目标也得到重申。面对国际局势,领导人或将进一步升级双边贸易投资目标,加速RCEP谈判,以回应当前针对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挑战。
考虑到时间序列,东盟领导人和高官或先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可以预见这一盛会将有力支持中国领导人在随后的中国—东盟峰会上可能发表的维护自由贸易与多边主义的决心与倡议。同时,这一决心与倡议也或将成为随后的APEC巴布亚新几内亚峰会、G20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等一系列重大多边外交宣言的先声。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国际问题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