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幅画以连环画形式展现上海变迁过程上海:点亮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相继签约,小米、商汤等创新公司纷纷落“沪”,英语流利说等土生土长的上海企业赴美上市。今年以来,人们发现上海变得更新潮、更快速、更有生机。行业类型从智能网联汽车到人工智能,“一网通办”像网购一样方便,创新创业的热情日益高涨……在国企、外资巨头众多的上海,民营经济生机勃勃,正在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上海,正在用“店小二”式的贴心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让民营经济在这里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记者了解到,上海已制定并即将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通过体制机制的设置,为民营经济的繁荣进一步保驾护航。
年初以来的“大调研”,各委办局着重收集民营企业的痛点、呼声,倾听“小细节”,及时解决落地,“店小二”的温度正在加热这座城市的创新活力。
一周前,上海刚刚举行了民营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用三个词来表达对民企发展的态度:千方百计、鼓劲加油、排忧解难。
“工作加班没时间,半夜能来办理材料吗?”能!就在这两天,上海徐汇行政服务中心升级至2.0版,自助服务大厅24小时开放。
“手上有药品,但公司无厂房,能不能销售药品?”能!药品研发企业安必生日前拿到了药品研发企业上市许可人营业执照。这个制度创新,让预防治疗儿童和成人哮喘,用上了“国产药”。
拥抱新经济,产业布局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上海,也为创新型的民营经济提供更多机遇,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型中担纲更多作为。大热的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走在创新前沿的企业逐渐汇集在黄浦江畔,做起了“邻居”。
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谈剑峰已创业十余年,其创建的众人科技一直坚持在网络安全领域做自主研发。他认为,在上海,同样可以走出一条新路,“核心技术+商业模式+人口红利+社会效益”,以务实心态走稳创新每一步。
近几年,“社交电商”“共享经济”等不少创新的商业模式,已陆续在上海扎根起飞。积极发展代表未来方向的新兴产业,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大舞台和机会,日益开放包容的上海,让更多创新民营企业点亮经济的底色。
上海应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这种独特的开放优势,让走在创新前沿的民营企业,能更快速地走向国际赛场,与最高水平同台竞技,与最新技术交流融合。
上海市政府表示,下一步,上海将坚定不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坚定不移构建平等市场主体地位,持续用力推进减税降费,持续用力优化营商环境,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升级、发展壮大。
2018-11-3 04:59:24 来源:解放网 作者:何雅君 选稿:吴春伟
从上海开埠初期的码头生活,到浦江两岸开发、世博盛会……近日,黄浦滨江的一堵老防汛墙穿上了参数化的外衣,将浦江往事浓缩成一幅幅画面,作为景观呈现。
昨天,记者在董家渡路和外马路交叉口找到了这堵墙。它长达数百米,高两米有余,从董家渡路一直延伸到油车码头街,看起来是崭新的金属质地墙。在墙的起点,记者根据墙上的介绍文字了解到,这座墙的名字叫做“浦江故事墙”,建于1959年,已近60岁了。它是有关部门保留下来的黄浦江南外滩防汛墙,自建成以来,历经多年的汛期高潮及台风的考验,守护了浦江沿岸的安全。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防汛墙的外观出现了老化。为了让老墙再焕生机,不久前,黄浦区滨江办对其进行了重新装饰,巧妙地用不同倾斜角度的金属感圆点构成一幅幅画面,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明暗不同的光影效果。还有一部分装饰图案附着在墙面的金属格栅上。
记者数了数,墙上的画一共有十幅,内容包括金融贸易、港口运输、近代工业发展等等,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了上海从小渔村成长为国际大都市的变迁过程。黄浦区表示,希望为城市再添一道景观。
这座景观墙的背后,还有一段约一公里的滨江步道,入口设在会馆码头街和外马路交叉口的景观墙口子上。棕红色的倾斜栏杆与下沉式景观相隔设置,栏杆的扶手比较宽,且有一定倾斜角度,很符合人体工学,适合靠在上面刷手机。景观墙的另一个步道出入口旁边,设有“黄浦滨江便民伞借用点”。向门卫缴纳一定金额的押金,领取钥匙,就可以打开架子上的锁,把伞借走。这段步道的终点是外马路和油车码头街的交叉口,由于前面的步道在施工,所以暂时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