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 » 时评 » 正文

全球进博会:中国由″世界工厂″加速转向″世界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07  来源:海外版
核心提示:原标题:进博会:中国由″世界工厂″加速转向″世界市场″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对外开放进程中,2018年是一个特殊年份。2018年是改革

原标题:进博会:中国由″世界工厂″加速转向″世界市场″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对外开放进程中,2018年是一个特殊年份。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11月5日,中国主动在上海举办了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届进博会,有来自五大洲的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向世界展示发展成就和国家形象,参展企业达到3600多家。这进一步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为全球贸易增长注入 “流动性”

对任何国家、地区或是企业而言,贸易能否开展的首要因素就是需求。同等条件下,需求越大,贸易额也就越大。现在的问题是,从需求的角度,2017年以来,伴随贸易单边主义升温、投资保护加剧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速大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众多的内外困难;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如果不及时通过进口注入需求“流动性”,国际贸易增长的动能会逐渐减弱,世界经济将不可避免再一次陷入衰退泥淖。

进博会是加快中国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促进全球需求增长的催化剂。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实行的是一种“为出而进”的模式,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融入全球生产体系,缔造了“中国出口奇迹”,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中国机械设备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国产设备与国外设备存在不小的技术差距,而自主研发技术、设备的成本通常高于从国外引进和模仿;同时,中国大部分自然资源又相对较为稀缺,这些都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但是,“为出而进”模式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政策措施,对进口的快速增长有较大的压制效应。“为出而进”模式导致进口品长期以来集中在矿产品和资本品上。同时,“为出而进”模式牺牲了消费者可能从产品多样化中获得的福利。

进口与出口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伴随经济发展发生变动是必然规律。在发展的初始阶段,相对于劳动力而言,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更为稀缺。因此只能是通过原材料或初级品的出口来积累资金,进而通过“出口中学”等方式,获得相关技术,这个阶段通常以出口为主。在经济发展起来以后,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会逐渐升级,这个阶段通常是出口、进口并重。目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中国居民,已经到了无法囿于本国产品与服务的时候。中国不能只做“世界工厂”,更要做“世界市场”,这意味着扩大进口,促使进、出口平衡发展是传统贸易模式调整的当务之急。从进博会展区的商品范围可以看出,一方面,传统的原材料和资本品进口仍然保留;而另一方面,以优质农产品、食品和先进医疗器械、抗癌新药等高端医药健康产品为代表的为消费者服务的新产品,大大丰富了国内的消费选择,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因此,本届进博会无疑是加快中国转向“世界市场”的催化剂。

进博会在增加中国进口的同时,自然会增加进口来源国的收入。进口来源国的收入增加又会进一步增加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也就是说,进博会在加速中国转向“世界市场”的同时,也在加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降低企业参与对外贸易的临界值

除需求外,生产效率也是影响贸易行为的重要因素。新-新贸易理论指出,企业的生产率具有异质性,只有生产率超过某个临界值的企业才会开展出口行为。也就是说,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虽然有意愿出口,但是开拓新市场的成本较高,出口获得的收入如果无法抵补相关成本,将导致企业出口行为的夭折。但这个临界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进博会就可以降低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

本届进博会的主题是“新时代,共享未来”,彰显了进博会打造包容、开放、合作、互惠新型国际公共平台的意志,从而让世界更好共享新时代中国发展成果。因此,对那些尚未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而言,参与进博会意味着以较小的成本,就可以进入中国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巨大市场;这一点,对最不发达国家而言,尤为明显。本届进博会,全球44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有超过30个参加。而对那些已经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而言,参与进博会也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潜在客户。

进博会降低了外国企业匹配中国消费者的成本。博览会,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通过主办方搭建的平台,创造参展商与潜在客户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本届进博会由中国政府搭台,通过政府间的渠道发布信息,协助参展企业办理各类参展活动,创造了供需对接的重要平台,使得消费端的需求得以更为准确、有效地传递给供给端,有助于更为精准、有效地减少闲置产能,既有利于生产国从出口中获益,也有利于消费国需求的满足。

进博会还为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做出了有益探索。进博会是对进口实践改善的重要试验田,中国海关、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专项措施;而且,展会举办过程中的各类新情况的处理与应对,也将为后续的进口促进与便利化提供有益的参考,这些措施的总结和推广,无疑会降低企业开展外贸活动的成本。

挖掘贸易新增长点

受结构性和周期性等因素累加的影响,近些年全球贸易增速趋缓。但与此同时,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领域发展迅速。其中,跨境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互联网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其便捷的属性带来了未来的巨大发展空间。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中国跨境进口电商交易规模达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4%,预计2018全年将达到1.9万亿元;但从目前中国跨境电商的进出口结构看,进口占比不足两成,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中国的服务贸易虽然增速快,但规模和货物贸易相比仍然较小,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保守估计,2020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将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达到10%左右。估计到2030年,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进口国。

进博会基于贸易自由化,为贸易发展特别是新兴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一方面,进博会平台有利于电商企业的展示和推广;关键的是,进博会集聚了众多国际水平的电商企业,这将有利于中国电商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同时,现场面对面沟通等方式更能促进销售,促进采购形成规模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也有利于采购的便利化。另一方面,全球贸易正快速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这一结构性转变将服务业推向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本届进博会将服务贸易放在第一展区,包含新兴技术、服务外包、文化教育、创意设计、旅游服务、物流服务和综合服务七大板块,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汇聚90个国家和地区450余家国外领军企业,其中有16家世界500强企业。进博会给了中国服务企业一个开门学习的好机会,可以促进行业竞争力有一轮大的提升。不仅如此,企业还可以通过贸易论坛完善新兴贸易的国际标准,使得新兴贸易领域更好发展。

总而言之,进博会是着眼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和战略决策,是中国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契合了国际社会对拓展中国市场、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的强烈愿望,也契合了中国广大消费者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求。进博会,是撬动全球贸易增长的关键支点,更是一项有利于世界也有利于中国的双赢活动。

(高凌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海外网智库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