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科技 » 正文

全球报道:GGV管理合伙人李宏玮:输得起,才能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08  来源:腾讯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GGV管理合伙人李宏玮 输得起 才能赢李宏玮。来源:中企图库“作为创业者,他们遇到的竞争对手可以是多元化的,一定要时

原标题:GGV管理合伙人李宏玮 输得起 才能赢

李宏玮。来源:中企图库

“作为创业者,他们遇到的竞争对手可以是多元化的,一定要时刻保持危机感,而且触角要足够大。”

文| 《中国企业家》记者 郭佳莹

编辑| 马吉英

不少投资人对独角兽或者明星项目有执念,但李宏玮是个例外。

“(跟估值相比)我追求的一定是回报倍数。”李宏玮说。作为GGV管理合伙人,李宏玮也是小米天使投资人。小米给李宏玮带来了几百倍的回报。

李宏玮在2005年加入GGV任管理合伙人,主战场是前沿科技、社交和互联网领域。10月19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的牛电科技是她投资生涯中的第8个IPO项目。 这个项目因为明星创业者李一男的波折而吸引了更多目光。

虽然小米创始人雷军是风口论的代言人,但GGV的投资思路并没有被所谓的风口左右。“投资过程更像梳理产业链的过程。”李宏玮说。在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前的功能手机时代,GGV在手机行业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和声学传感器有关,“因为手机的智能是传感器带来的”。

等到小米浮出水面时,GGV认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条件已经成熟,“因为配件、传感器已经成熟了,价格往下走,也能够规模化生产”。等到智能手机、网络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成熟,内容等垂直行业的APP也迎来了投资机会。“我们不看风口,你可以预测这个风口在哪儿,你可以看得到它每一步能够支撑的这些元素。”李宏玮说。

李宏玮每参加一个会议或者派对,都会问旁人,“这个房间里最酷的人是谁?离开房间之前,我应该认识谁呢?”在一次美国的派对上,她认识了iPod、iPhone的发明者Tony Fadell,两人成了好朋友。

但中国市场跟海外市场的差异化,也难免会让投资人在判断时出现失误。李宏玮坦陈,今日头条是GGV错过的项目之一。当时GGV在分析美国市场时发现,国外有基于广告驱动的巨头,比如Facebook和Google,但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更多是基于电商驱动或者用户付费项目。同时,“那时候我们认为人对信息的需求是发现新鲜的东西,但头条这类产品不是’发现’,更多的是通过你喜欢的东西,再推荐你同样喜欢的东西,同样的新闻看几遍,所以初期对这类产品的逻辑没有一个很好的感觉。”李宏玮说。

不过正如前文所说,在GGV的投资逻辑里,是不是独角兽不是那么重要,LP投资人看的还是综合回报,“综合回报是从N多个项目的回报还是就是一个独大的项目,对他们是一样的,他看的是最终的结果”。 10月24日,GGV宣布募集完成18.8亿美元基金,包括今年初募集完成的首支人民币TMT基金一起,GGV总共管理的资产达到13支基金,约62亿美元。成立18年以来,GGV横跨中美累计投资296家公司,成功上市33家。

“作为投资人要输得起才能赢,投过的要确保大部分或者全部能实现预期,手里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李宏玮说。

以下为李宏玮接受本刊专访整理:

变革或比预期要快

CE:牛电科技是你做投资后的第八个IPO项目?

李宏玮:对,但我一直说我投的公司上市时都很辛苦,YY是2012年上市的,2012年中国就两家公司上市,上半年唯品会,下半年YY,基本没有其它公司。资本市场的情况很难说,有时候上市没办法找到最合适的时间点,但如果公司做好准备了,就应该去,小牛上市的时候一样是薄冰之旅,在它路演期间,资本市场波动是2018年最严峻的几周。

CE:你看项目时如何判断它是否会成功?

李宏玮:我投它的时候,坚信它会成功我才投,而且我们是把投资这些公司当成使命来做的,会尽一切努力帮助它成长。GGV这个平台不止有中国的资源,还有海外的资源,我们都可以带进来。当然,公司的成长路径不一样,会有各种磕磕撞撞,但作为投资人甚至是公司董事,一定要看好它们的团队,以及团队在市场中做的事,其它的就是时间问题,除非团队不争气。

CE:GGV投的小鹏汽车、牛电科技,这些项目的赛道上已有先行者了,你仍坚信它们能成功的理由是什么?

李宏玮:特斯拉经营了这么多年,就卖了几十万台车,但已经是很牛的公司了,只能说两轮车、四轮车是一个很分散的市场。中国每年汽车的销量大概在2000-2500万台,虽然全中国人不可能只买一款车,但这个市场还是足够大,可以接纳多家,只是占10%还是5%市场份额的问题。

另外,小鹏汽车、小牛电动车卖的是生活方式。比如小牛电动车要做两轮车的特斯拉或者苹果,往高端一点的方向去定位,要酷,面向的用户群体也是比较时尚的。我们对这个定位比较认可,后来也做了大量尽调工作,最终GGV是A轮牵头的投资人。

每个消费者的品位都不一样,所以市场上的公司不可能一家独大,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不担心有其它竞争对手,我们关注的是定位,以及这个产品能否表达出它的定位。

CE:网约车领域现在是滴滴一家独大,你会担心源源不断加入的其它竞争对手吗?

李宏玮:共享出行和硬件公司不一样,它需要有网络效应,所以很难十家共存,消费者不可能有十个打车APP。但大板块的格局永远在变化,这个变化可能是我们预测不到的。网约车领域,美团、饿了么以及汽车公司来做这个事,这都是正常的竞争对手,但竞争对手也有可能是“无人驾驶”。在解决了乘客资源与车的匹配问题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效率提升,能否不要司机呢?

所以作为创业者,他们遇到的竞争对手可以是多元化的,一定要时刻保持危机感,而且触角要足够大。

CE:这是你看无人驾驶项目的原因吗?

李宏玮:从布局的角度来说,至少要考虑到这个可能性,无人驾驶不仅是让自家车辆自动驾驶,它能在整个出行分享板块里都起到一定作用。今天的车厂虽然卖车,但它却没有享受到共享出行的红利,而且车都去共享了,就没人买新车了。

从这个角度来讲,车厂会想自己是不是也能做运营?有车有厂能生产,如果有一天车厂招一堆人来研发APP,做匹配,为什么不能提供服务呢?

当然,车厂能否提供服务取决于他们的基因,如果他就是一个厂,那OK,它就是制造业。但其实国外的车厂不是这种想法,否则为什么GM(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会收购Cruise(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可能GM也在想,是不是时代给了它一个从车厂端转到服务端的机会。如果只做后端厂商,那和客户之间就会一直有隔离,跟手机厂商一样,通过分销商出去了,车就出去了,但不知道是谁买的。如果是做服务,用APP这些连接就能知道客户是谁,更接近客户,甚至后续可以更好地推荐其它东西。

CE:你很看重上、下游的布局?

李宏玮:对,所以我们在看自动驾驶的同时也看了无数的车载传感器项目,传感器、大数据、AI芯片,这是一层。这层上面是充电、换电甚至是电池这些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上面我们再来看两轮车、三轮车、四轮车这种载体。载体当中也会有一些服务,比如自然语音的沟通、NLP的沟通,最后才到商业模式。所谓的生态链上游下游其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不理解这个体系,就会投得太早或者太慢。

因为出行领域确实会有整个上下游被打乱的潜在可能性,所以我们必须关注。我们的沟通对象不止是新型创业公司,跟车厂以及Magna、BOSCH这些零部件供应商的沟通也很多。我们发现车厂在看到共享出行的变化后,动力比之前都加快了很多。

此外,为什么出行一定要在路面上跑呢,不能低空飞行吗?造飞机的厂商也在想,是不是也能够进入这个行业?不止国内,国外的飞机厂都在讨论这个问题。现在来看,也许出行行业的这场变革会比我们预期的要快。

输得起才能赢

CE:在投资牛电科技前,GGV曾做过非常深入的用户调研?

李宏玮:对,其实我们每六个月都会做一次用户调研,这个和项目尽调不一样,更多是在调研消费者的习惯变化,从很简单的问题入手,比如要不要买车买房?旅游的习惯是什么?喜欢什么样的投资理财?以及使用产品是否习惯付费?

每经历3-5年,用户习惯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而且变得挺快,我们希望稍微早点预测到或者监测到这些变化。

CE:在调研用户习惯的基础上,你们都投了哪些项目?

李宏玮:这方面我们还是往用户群体去分析,中国网民多,玩法多,一线二线三线都不一样,多个年龄段不一样,男女也不一样,所以我们看人群主要是往两方面去看。一个是内容,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比如喜欢阅读同样内容或者有相似习惯的人可能更聊得来,所以造就社区、社交的空间会大一些。再一个是人群的属性,也就是兴趣爱好,比如面向健身年轻人群我们投了Keep,面向中老年女性我们投了糖豆,面向男士群体我们也投了游戏,英语学习我们投了英语流利说等。

CE:英语投流利说是你从天使轮一直追投的项目,背后有哪些考量?

李宏玮:投英语流利说的时候是2013年,那时候移动互联网起来,我们用手机听音乐,看视频,所以会想手机是不是也可以用来交流?用户调研中我们也会关注硬件功能升级给用户带来的新消费场景,比如以前手机前镜像素不高,当前镜质量好的时候,很多消费者开始喜欢自拍,前镜的更新换代成就了一堆自拍公司。还有苹果开放API接口,就是这么一个小技术的成熟让创业者有更多的可能性,能够支撑更多新鲜的玩法,比如直播、语音。

之前用户和手机是没有交流互动的,我看、我读、我听,都是设备给用户输出,但现在用户和手机是双向互动交流的,其中语音沟通就可以用在不同场景,第一个是教育,第二个是直播。比如英语,以前往往都是自己练英语,要么就是在校园里找个人一起练。所以这个语音互动用在学习英语是一个颠覆性的玩法,用户会感觉很新鲜。

但如果手机没有这些接口,应用就无法带动起来。

CE:你说错过的最大项目是今日头条,调研时没有发现移动广告的价值吗?

李宏玮:说实话,那时候没做太多调研。张一鸣来找我们聊A轮、B轮的时候,我们全miss,那时候确实有误判。

我们团队同时会看中国和美国的投资,其实美国很多明星项目都是依靠广告驱动的,比如Facebook和Google,但中国很少。在PC互联网时代,我们认为支撑中国互联网的不是广告,龙头企业都是靠电商驱动、用户驱动,都是用户付费,用户不是买实际的物品,就是买虚拟的物品。但共同点就是,用户都不喜欢看广告。

从PC到移动过渡的时候,我们认为手机这么小的屏,更不会有人看广告,所以我们那时候的认知就觉得这个市场应该不会太大,因为从用户体验来说,广告是“逆行”的。

另外,当时确实也没有人能证明给我们移动媒体的市场可以有多大,没有数据。那时候的头条还很小,还有一堆竞争对手,一点资讯、ZAKER等等,感觉这个领域门槛也不高。

而且移动互联网起来后,有很多其它垂直的细分领域,内容、游戏、旅游等。关键的是,那时候我们认为人对信息的需求是渴望和发现新鲜的东西,但当时很多跟头条类似的产品不是“发现”,更多的是通过你喜欢的东西,再推荐给你同样喜欢的东西,同样的新闻看几遍,所以初期对这类产品的逻辑没有一个很好的感觉。

CE:什么时候意识到可能错过一个大机会?

李宏玮:其实到C、D轮次的时候,它已经不是我们的核心标的了。但我们复盘时得出结论说,中国用户的行为还是跟国外不同。中国人听音乐看榜单,看视频看推荐,但海外不一样,美国人喜欢看新鲜的东西,渴望跟原来不一样的信息流。

但我们也不纠结。作为投资人,要输得起才能赢,投过的要确保大部分或者全部能够达到预期。你手上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投资没有风口

CE:今年投资行业普遍觉得看不到让人兴奋的项目,你怎么看?

李宏玮:投资就是时机窗口而已,不会没有东西投的。很多板块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布局完的,我看了4年自动驾驶,最后也就投了Drive.ai和Momenta两家公司,我还是会持续看,但不等于说我要疯狂地在一个时点上投。

真正的投资,一定是看不到风口的时候才有回报的可能性,所以像刚才提到要了解每个板块的体系,从底层到用户层的驱动。了解这个驱动后,我认为V2V(车跟车之间的沟通)不需要今天投,因为需要先有更多的车面市,之后才有互动,可能在2.5、3.0的自动驾驶时,V2V更重要。

CE:你会研究其它基金的打法吗?

李宏玮:不会,把自己的事做好,不用研究别人。和我们竞争的不是其它基金,而是对自己的判断。

CE:你说过不担心自己投的项目不是独角兽,但不希望被并购,为什么?

李宏玮:对。我最早在新加坡科技航空部工作,一出道就做产品,而且我的产品是战斗机。作为一个曾经做过产品的人,我很了解创业者的心态,如果花了这么多精力去研发一款产品去颠覆现有的商业模式,那他心里一定很希望看到产品和技术独立发展。就像养孩子一样,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是独立的,从投资人角度,我肯定希望帮助他们成就第一个梦想。

CE:但从投资人的角度,有一半的回报可能是通过收购兼并。

李宏玮:作为投资人怎么赚钱都OK,只是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希望看到的项目是有能力成为独立平台的。如果初期接触这个项目,觉得它的出路只能是被收购,那它一定不是我首选。从根本来说,这就是人性的问题,如果能独立存活,谁都不会选择依附于别人。有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扛。当然世事难料,如果努力过程中有重大事件发生,不得不靠一棵大树,无奈之下也是可以的选择,因为一定要让公司活下来。

2016年,我投的项目有6个是被收购的。确实2014年-2017年的海外市场不是很好,那时候中国的新经济公司也没有IPO的机会,绝大部分中概股公司都想私有化回中国。公司的成长如果比较苦,依靠大树是合理做法,但如果CEO说我不想被收购,还想来扛,那只要他的商业模式是合适的,我们愿意让它走得远一点,先上市后被收购也行,至少走了一圈。

CE:作为投资人,是否投出独角兽对你来说不重要吗?

李宏玮:作为投资人,考核我们的不是媒体也不是外界,是我们的LP。我们的LP看的是综合回报,至于综合回报到底是从N多个项目来的,还是一个独大项目来的,对他们来说是一样的,他看的是最终的业绩和结果。业绩不是说项目估值做得多好,而是最终回报倍数有多好。这也是GGV为什么一直很顺利募到新基金,每个合伙人最终拿出来的报表都是很好的业绩。当然不排除有很好的投资人,以很小的份额投出一个Google,一个项目就有几十亿回报。从这个角度来说,超级独角兽也是好的。

CE:这是从LP的角度来看问题,从你个人角度来看呢?

李宏玮:我的追求也一定是回报倍数,希望投给我一块钱的人能赚到十块钱,至于是不是独角兽项目帮他赚到的钱,不重要。所以这也是很多LP情愿把1000万投给1亿的小基金的原因,盘子小实现高回报稍微容易一点,如果命中率高的话可能到10亿、百亿。而大基金从概率上来说,很难实现10倍回报,能翻2倍就很happy了。有时候市场也会有这个现象在,感觉这个人很牛,项目很牛,为什么融不到钱?就是这个原因。可能某个deal很牛,可是放到一个基金里,还不能够让这个基金有足够的回报。

CE:你对自己现在的投资业绩满意吗?

李宏玮:永远不满意,可以做得更好。

值班编辑:杨倩 审校:高欢欢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