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义桅 互联网不能让发展中国家愈加边缘化
王义桅认为,互联网不仅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关键技术性力量,也是一种文明的承载者,体现了全球治理思想。中国完全可以为世界提供一条普惠包容的技术、制度、观念、文明道路。
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他认为,“一带一路”国家加强互联网领域合作,可消除技术层面上的鸿沟。资料图片/朱骏 摄
许多国际企业愿进入中国互联网市场并与中国合作
新京报:近一年来我国接连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智能大会、世界计算机大会等国际性信息化领域峰会,为什么这些峰会会选择中国?
王义桅:因为中国有需要,世界有期待。中国要增强参与前沿领域研究,引领中国企业更多参与国际合作,也吸引国际企业到中国来加强市场开发。
世界互联网大会每年都会发布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实际上也有引领投资和企业向这些方面努力的意思,这就是在提升中国影响力。
其次,从规模和应用能力上来看,中国互联网是无与伦比的。所以,很多国际企业也愿意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合作,世界也是期待的。
就像德国人工智能技术非常先进,但应用能力不够,中国跟德国合作后,很好地开发了市场。不仅如此,中德之间可能将来会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制定标准。美国企业也很积极,所以通过大会推动中美合作,也是规避战略性冲突和对抗,转化为良性竞争的很好手段。
中兴事件体现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危险
新京报:针对“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提出了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互联网将起到什么作用?
王义桅:世界上近一半人没有用上互联网,这些人大部分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在互联网领域基本都是落后的。这个数字鸿沟变得越来越大,并没有缩小,这令人非常忧虑,背离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拉大,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也是有关系的。“一带一路”强调“五通”,而互联网是最“通”的,没有国界、一点即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互联网领域合作,不仅可以在技术层面消除鸿沟,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在制度层面上创造包容性的制度,推动包容性的全球化。所以说,“数字丝绸之路”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新京报:今年美国制裁中兴事件引发对核心科技“卡脖子”现象的讨论,你认为这样的讨论有意义吗?中国信息化领域发展存在什么样的风险?
王义桅:中兴事件体现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危险,对我们是一种警醒,这是有益的。
但现在有人说要拿出几百亿砸出国产芯片来,逻辑上有问题。芯片不是钱能够砸出来的,不能用搞机械产业的思维。这是关于整个中国工业制造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换挡换代系统性工程,不是单项技术的突破。
就像5G一样,将来我们要做到比美国技术应用更加兼容,更加符合21世纪人类的普遍需要。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类为中心,这样才能真正立足。所以,我认为不要落入“盯”着美国这种思维方式,要从中兴事件汲取正确的教训,而不是陷入另外一个误区。
同题问答
过去一年来,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变化或你印象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王义桅:在传统制造领域和业态里,国有企业占优,但互联网催生的基本都是民营企业。它们提供了大部分就业机会,也创造了大量新生知识产权。
中国互联网行业在哪些方面有可能领先全球,从而成为真正的网络强国?
王义桅:在技术、制度和文明优势结合在一起的领域,中国有可能领先。中国在卫星导航、5G、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成为世界的强国,接下来能不能有更多的核心技术、制度创新,真正体现包容性的技术、制度,非常值得期待。
你对未来一年有什么期望?
王义桅: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寄予较高期望。中国能否提供普惠包容的技术、制度、观念、文明,决定了21世纪是否真正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纪。期待未来一年能看到更多新变化。
新京报记者 倪伟 编辑 吴娇颖 实习生 栾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