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 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 强监管关系
在11月9日晚间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流动性和外汇市场发展定下了基调。
央行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动态预调微调。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发展,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不同于二季度报告中表示“坚定做好结构性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央行在最新一份执行报告中表示,要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强监管的关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继10月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中提到“三角形支撑框架”后,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再度强调。央行称,聚焦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货币政策强调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在同样强调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的基础上,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展望下一阶段时并未如前两个季度般强调流动性,而是表示,要增强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央行称,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加强前瞻性预调微调,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在充分发挥宏观审慎评估(MPA)逆周期调节作用的同时,适当发挥其结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回应银行体系资金过多:央行投放资金基本上全部传导到了实体经济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四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于“今年以来央行投放的资金大量淤积于银行体系”的质疑,央行在报告中以专栏的形式进行了回应。
央行表示,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率并不高,在 1.5%左右,央行投放的资金基本上全部传导到了实体经济。而比较来看,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超储率明显高于中国。
具体来说,央行称,2018 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几碰头”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前瞻性采取应对措施,流动性管理目标由“合理稳定”转向“合理充裕”,通过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渠道增加中长期流动性投放,保持流动性水平 与经济基本面需求相匹配。
在此过程中,从“量”上看,银行体系超储率并未上升,货币信贷平稳增长,表明央行投放的资金并未淤积在商业银行, 而是基本上全部传导到了实体经济。从“价”上看,债券利率显著下降,贷款利率稳中趋降,也表明央行投放流动性的利率传导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汇率市场化改革:将继续指导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深化和完善自律管理
央行在报告中表示,第二季度以来,受美元指数走强和贸易摩擦影响,人民币汇率有所贬值。为稳定市场预期,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加强与市场沟通、重启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政策,并重启了中间价报价“逆周期因子”。
“这些措施释放了积极信号, 取得了积极效果,市场预期基本平稳,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 保持了基本稳定。”央行在报告中如是说。
而在专栏中,央行提到接下来将进一步发挥自律机制的作用。目前来说,中国的自律机制由包括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和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构成。
其中,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2016年6月牵头成立了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并在2017年4月成立了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CFXC)。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是由外汇及相关市场参与者组成的市场自律和协调机制,是市场参与者行使自律权利的平台。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则借鉴国际经验,由人民银行、外汇局、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的代表和外汇市场专家等以个人名义共同组成,负责从外汇市场改革、发展和规范等宏观总体的视角对自律机制业务统筹指导。
央行在报告中称,下一阶段将继续指导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深化和完善自律管理,实现自律机制“自律”与监管部门“他律”的良性互动,根据市场发展变化完善自律规范,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成员落实自律规范,继续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既发挥一线市场参与者在汇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又防止出现无序竞争,增强外汇市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夯实汇率市场化改革和外汇市场发展的微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