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拼多多销售额又涨了,靠的不只是低价货和“五环外”用户
昨日,电商平台拼多多发布了2018年Q3财报。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拼多多Q3总收入为人民币33.724亿元,同比增长697%,环比增长24%。平台GMV(网站成交金额)达到344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86%。三季度平台活跃买家数为3.855亿,同比增长144%,较上季增长了4200万,平台移动客户端平均月活用户数为2.317亿,同比增长226%,较上季新增3700万。Q3亏损7.9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季度的8.157亿元有所缩减。
从财报数据来看,拼多多总体情况呈上升趋势,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个被许多人认为充斥着“低价山寨货”和聚集“五环外用户”的平台,不仅成功上市,还能够保持各方面增长的势头,可见低价的强大吸引力和五环外用户群体之强悍。
经历过物资匮乏时代的中国人,都已经被那个时代的消费观念在心里打上烙印,与其他电商平台相比,拼多多大量且廉价的团购模式契合了中国消费者心中“薄利多销”的观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拼多多会进许多低成本产品保证销售量与价格,这对于在一、二线城市之外的消费观念较为保守的群体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做法。
由于收入和生活水准的限制,这部分用户对商品的普遍衡量标准就是“买得起”和“能用”,为此甚至可以容忍山寨货的出现。这也就为拼多多在进货渠道和产品质量的选择上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也是拼多多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灵活性”在另一些方面也能成为优势。例如拼多多上面有大量的农产品售卖,不同的卖家会根据自家货物的产量、成熟时间等发起不同的拼团,拼多多则会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物流、价格等匹配合适的消费群。也就形成了“什么人买什么货”的“点对点”交易模式,由此省去了二级批发、中间市场、仓储流通的成本。
与其他电商平台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的模式不同,中国农业尚未达到标准化,所以用标准化的方式去售卖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流通和分发的效率,而拼多多这种灵活性极强的售货方式恰好和中国农业的非标准化相契合。
不可否认,能在阿里京东等强敌环伺的境况下独辟蹊径,低价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拼多多不断增长的销售额不是只靠这些因素就能够支撑的。在QuestMobile和猎豹大数据的相关调查中可以看到,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用户数增长明显,占比接近50%,这也意味着拼多多不再是“五环外用户”的专属平台,而正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用户群体,尽力去掉“五环外”的标签。
在推广方面,拼多多抓住了FIFA世界杯广告投放的机遇,使得Q3销售额度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这方面支出。不过拼多多认为长期投资能够对推动品牌认知度与增强用户粘性起到作用。
此外,拼多多也在深耕技术层面。第三季度在云服务、呼叫中心和商户支持成本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研发费用增加至3.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逾8倍,较上季度环比增长80%。未来拼多多还打算继续增加技术投入、强化研发能力,并且运用基于AI架构的深度学习模型达到持续提升产品及推荐精准度的目标。现在拼多多正与全球范围内的科研机构合作,提升技术方面的能力。
可以看到,如今的拼多多正在不断进步,虽然最初是靠低价货和“五环外用户”起家,但能够取得不菲的成绩是因为在技术、推广、用户群等层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