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12月3日开幕的为期12天的峰会的首要议程是敲定“规则手册”,该手册将规范协定的实施,包括各国如何报告排放量以及谁来审核这些排放报告的关键细节。
中国希望给发展中国家安排比发达国家更宽松的报告标准,因为它们可能缺乏复杂排放建模的能力。美国、欧盟等希望所有国家的排放报告都遵循相同规则,只给最不发达国家安排有限的灵活性。
虽然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但北京方面还是坚持中国应该被当作发展中国家对待。上月,中国向联合国支持的、为发展中国家气候相关项目提供资金的绿色气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申请资金,但遭到美国否决。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应该适用不同规则的理念,源于1992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各国在这份里程碑式的协议中承诺开始削减各自的温室气体排放。但这种两套规则的理念基本上已被巴黎协定抛弃,后者旨在制定一份适用于所有国家的规则手册。
问题在于,它没有具体说明这些规则是什么,而是把它们留到下月举行的波兰会议去制定。
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的气候顾问、如今任职于游说组织——美国环保协会(Environmental Defense Foundation)的纳特•基奥恩(Nat Keohane)表示:“如果巴黎协定回归到《京都议定书》那样高度分化的局面,那将真的威胁到巴黎协定赖以建立的整个基础。”
他补充称,严重的两套标准规则将使美国不可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无论哪个政党执政。
波兰峰会召开之际,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正在不断升级,而北京方面也在重新审视其对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的态度。
一些观察人士担心,中国在气候谈判中的影响力日益增长的同时,其自身的环保记录却在转向恶化。
作为习近平标志性的“一带一路”倡议(BRI)的一部分,中国政府正在发展中国家大举投资燃煤电厂。由于经济增长,中国从2014年到2016年保持平稳的碳排放量,在2017年和今年上半年有所上升。中国官方的碳减排目标(承诺在2030年之后减少排放)无法满足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的要求。
张祺(Archie Zhang)补充报道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