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北京 » 正文

全球报道:颐和园公交场站腾退 东宫门外将建步行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06  来源:腾讯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公交场站腾退 东宫门外将建步行街目前颐和园东宫门公交场站内已无车辆停驻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公交集团获悉,日前颐和
原标题:公交场站腾退 东宫门外将建步行街

目前颐和园东宫门公交场站内已无车辆停驻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公交集团获悉,日前颐和园东宫门外的公交场站已经完成迁移,场站始发的五条公交线路全部进行了调整。颐和园东宫门公交场站所在位置原是颐和园宫门外建筑群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场站迁移有助于恢复东宫门外历史规制、恢复颐和园完整性。

北青报记者昨日在颐和园东宫门公交场站看到,颐和园东宫门公交场站在中间新开辟出一条南北方向的公交专用通道。下一阶段,公交车线路拟完全撤出东宫门外广场,最终将东宫门外广场及向东延伸的同庆街开辟为步行街。

场站内五条始发公交车已调整线路

昨天下午,北青报记者来到颐和园东宫门外,在涵虚牌楼与大影壁墙之间曾建有一处公交场站。目前,场站四周已经用围挡遮起来,围挡里虽然还画着停车位,但已看不到公交车或私家车在里面驻留。此前,有五条公交线路把东宫门公交场站设为终点站,并在此停车。

据了解,今年9月,市运输局组织交管局、颐和园管理处、海淀区交通委等相关部门,召开颐和园东宫门场站现场协调会。随后,北京公交集团实施了场站腾退及线路调整方案。依据方案,颐和园东宫门场站驻车功能全部迁出,引入西苑枢纽站。东宫门场站始发的五条公交线路全部调整。

曾多次发生车辆撞击伤害文物事件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东宫门公交场站所在位置,历史上就是颐和园宫门外建筑群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景观价值的地区。

据颐和园副园长秦雷介绍,东宫门是颐和园历史规制上最重要的正门,东宫门外的建筑群自西向东依次为:东宫门、朝房、大影壁、金水河、广场、涵虚牌楼。格局严谨、布列有序,共同组成了进入颐和园的第一道景观。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在涵虚牌楼与大影壁墙之间的广场上长期存在公交场站及收费停车场。由于被公交场站割裂,作为珍贵文物的涵虚牌楼和大影壁暴露在车流和人流中,几乎所有经过东宫门的机动车都要绕过影壁和牌楼,造成东宫门外环境多年来一直十分混乱。噪音、尾气严重影响颐和园游览环境;人车混行,拥堵严重,极大影响游客疏散和游人安全。

同时,由于公交场站设在文物建筑包围之中,大量车辆在文物建筑之间穿行,极易造成文物伤害,多次发生车辆撞击伤害文物建筑事件。仅1984年和1985年,涵虚牌楼就遭受了5次严重撞击。虽后续在文物周边加装了防护栏,但撞击事件仍时有发生。

公交线路拟完全撤出东宫门外广场

“多年来,公交场站的存在对颐和园的历史完整性、文物建筑保护以及游览秩序和环境都造成了影响。现在,公交场站搬迁工作终于启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作为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的专职管理者,我们深感振奋和鼓舞,这书写了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新篇章。”颐和园副园长秦雷表示。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一阶段公交车线路拟将完全撤出东宫门外广场,直至最终将东宫门外广场及向东延伸的同庆街开辟为步行街。“我们希望这一部署加快推进,将东宫门外广场区域尽快按照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保护和利用的标准,进行环境提升,成为与颐和园遗产价值和服务要求相匹配的游客集散服务区,真正恢复颐和园东宫门区域的历史原真性和完整性,全面落实好市领导所提出的‘整体保护利用好三山五园这张金名片,建设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的典范地区和国际活动的重要载体’的指示要求。”秦雷说。

内存

公交线路调整方式

具体调整方式为:303路、346路的首站调整至西苑枢纽站,增设“西苑枢纽站”上车站,双向增设“西苑北站”;508路、579路首站调整至西苑,双向撤销“颐和园”站;夜8路首站调整至地铁北宫门站,双向增设“地铁北宫门站”。

同时,在东宫门公交场站中间新开辟出一条南北方向的公交专用通道,改善颐和园东宫门附近的交通秩序。目前,两条途经颐和园的公交车已调整了站点位置,由同庆街迁至公交专用通道内,从而减少因公交车辆集中到站带来的交通压力。

但是,公交场站的搬迁工作还没有彻底完成,公交场站的驻车功能虽然已经结束,社会停车场也已经撤销,但是在东宫门外广场这一颐和园的重要文物空间内,仍有公交车辆穿行广场中央,无法开展广场区域文物空间保护及环境提升。

据悉,目前海淀区“三山五园”规划和颐和园地区整体规划尚未明确。北京公交集团后期将结合规划的具体情况,后续进一步制定相关地面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方案。

相关新闻

颐和园古建本体修缮逾四成

今年适逢颐和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第20年。在此期间,颐和园先后收回耕织图、颐和园小学、迁出东宫门外公交场站,推进颐和园恢复历史规制。同时,颐和园持续开展文物古建修缮工作,目前古建本体修缮已超过四成。今年,颐和园又启动了知春亭、福荫轩、画中游等古建的保护性修缮工作。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成功申遗20年来,颐和园先后完成佛香阁、长廊、德和园、四大部洲、谐趣园等16项大型古建修缮工程,总修缮面积达28340平方米,占颐和园古建总面积的40.85%。

其中,佛香阁、排云殿、长廊作为颐和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被列入北京市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项目重点工程,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颐和园主景区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修缮后的佛香阁、排云殿景区更加突出了古建蕴涵的文化性、历史性,排云殿及四配殿内的陈设重现了昔日慈禧寿庆典礼时的盛况,成为解读晚清宫廷生活的历史讲堂,也是各国宾客了解颐和园、感受中国古典文明的物质载体。

此后,德和园启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次保护性修缮,包括大戏楼、颐乐殿、庆善堂等24座古建筑。遵照“不改变文物原状、不破坏文物价值、最大限度保留和最小干预”的原则,维持德和园的建筑法式、不同时期的构造特点和历史遗存,保护了建筑本体的安全,同时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重新开放的德和园,采取传统展示与现代展示方式相结合、文物原状陈列与现代博物馆展陈相结合、身临其境参观游览与科技文化体验互动相结合、静态展示与活态表演相结合的多元立体化展示方式。

(责编:董兆瑞、高星)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