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中国行走进成都暨机器人和智能制作业产业研讨会圆满落幕
导读
“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 西有菁蓉汇”,这是在全国“双创”活动周中流传的一句话。“蓉”是成都的简称,当前,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一场中关村与成都市成华区联手引爆成都市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热情和能量的盛大活动,于昨日成功举办。
作者:徐小编
12月7日,以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和中关村发展集团为指导单位,由成都市成华区经济和科学技术局、成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街道办事处和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成都蓉领科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机器人大讲堂(立德共创服务平台)承办的周周菁蓉汇双创系列活动之创新中国行走进成都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研讨会在成都世茂成都茂御酒店隆重举办,数百名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领域精英共襄盛会。
研讨会以“机器人产业链助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为主题,聚焦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新业态,联合人工智能热点领域内明星企业,旨在搭建成都本土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本土人才与业内专家深度交流、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平台,并为促进成都市智能经济发展和智能社会建设助力。
成华区政府邓旭副区长在致辞中提到,2017年成都市获批成为西部首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将加快构建现代新型制造业体系。今年成华区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工程,具体打造双创品牌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智能制造企业,成华区发展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的基础坚实。未来成华区将以创新为引领,以需求为带动,以企业为主体,充分依托企业、科研高校为平台,以及企业的研发优势,建立健全科研平台,打造成产学研用,提升机器人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造能力,在产业链构建技术进行新研发,领域拓展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
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姚胜利表示中关村成都创新中心既是成都走向中关村的桥头堡,也是成都对接中关村的平台,同时也是中关村向成都学习的窗口,既是中国助力全国科技建设的深度实现,也是中关村助力的生动体现。姚胜利说,近年来,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大制造、大健康、大信息、大环保等领域,累计投资了180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预计可实现产值2000亿。集团将充分发挥在产业制造、科技金融、园区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支持成都实现新旧转换,努力在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转移上助力成都成华区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他相信在成都市成华区这块沃土上,在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转型、提质增效上能产生新的科技创新成果。
中关村信息谷发展路线
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关村领创空间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兼副总石七林为大家分享了中关村区域合作的工作成果。他提到“信息谷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地方政府和科技企业提供服务。”中关村成都项目于2017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在成都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开局良好。项目不断探索成都与中关村的协同工作机制,依托中关村的创业导师、先进技术、科技金融等资源,服务成都科技型企业,逐渐形成产业链完善合理、区域协同发展的局面。
他表示,中关村成都项目将通过一系列举措取得新的成效,一是加强服务团队,更加紧密的与各级政府合作,使服务的体系更高效,二是聚焦智能制造,培育一批苗子,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完善资本、人才的支持,形成制造产业生态在成华的微聚集。三是互动,使高校在西南地区的示范作用显现。他也希望通过中关村区域合作的平台,实现与成都市、成华区的发展共赢。
中关村信息谷创新服务模式
本次会议邀请到了近50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龙头企业和先进企业,包括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埃夫特、服务机器人龙头企业康力优蓝、机器人细分领域先进企业达闼科技、重庆元创、杭州艾米机器人等,涵盖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领域的众多方向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若干重大方向。在活动现场,国内六家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领域知名企业与中关村领创空间成都创新中心的成功签约。这些企业将在成都这块具有包容的双创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饱含创新活力的土壤上扎根,打开西南地区更广阔的市场。
主题演讲是本次研讨会的亮点之一,来自国际学术界和国内产业界的知名人士分享了他们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方面的看法和观点。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张建伟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计算机学院教授陈小平分别带来了题为《AI赋能高端制造与机器人》和题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对中国制造有什么用》的精彩报告。
张建伟提到,人工智能给智能制造带来的关键8个字叫“提质增效、去本减存”。在人类的未来生活中,包括所谓的敏捷制造、按需定制、少人化的工厂,以及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服务机器人。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把工厂内的数据和工厂外的数据整个打通,在全局的领域下考虑到智能系统的规划。而张教授目前也在做这种基于大数据的产业的系统。
他提到,中国与其他制造强国相比有很多优势,包括政府的重视和生态体系的形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齐全的制造供应链,以及灵活的制造方式等等。同时我们也有很多短板,包括原创能力,跨学科的能力,以及避免低水平重复的现象。而在科技快速迭代的智能时代,我们可以协调全球的资源来助推有效的技术转移,实现智能制造里面的最优实践。
陈小平教授从中国制造的需求出发,介绍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帮助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路径,这也是他从过去五年与制造业企业深入交流中总结的经验。对于人工智能的概念,陈小平教授表示,中国社会流传的人工智能和真正的人工智存在很大的区别,甚至重合度很小。他认为人工智能的精确性思维会流传下去,而容差性思维会发展起来,这也是他带领的中国科大团队在过去10年一直在做的工作。其他的人工智能思维也可能会出现。他确信人工智能在未来会非常活跃,将会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并非常值得期待。
陈小平教授还进一步说明了迄今人工智能的两种成功的经典思维,一种是基于模型的暴力法,另一种是基于元模型的训练法。其中一种偏向于形式推理或搜索,另一种偏向于数据检验与修正。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大区负责人谭世轶和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栋栋分别带来了题为《埃夫特以应用驱动和技术创新助力中国制造2025》和《应用场景花——服务机器人迎来芳华时代》的主题演讲。
谭世轶提到,埃夫特作为国内产销规模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厂商之一,能够为客户提供全系列工业机器人产品以及跨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通过兼并引进和吸收国际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埃夫特已经形成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到机器人整机再到机器人高端系统集成领域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
关于实现服务机器人的突围,李栋栋总结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包括放弃幻想、正视现状、借势发力等。未来两到三年,康力优蓝会将B端的所有产品、不同应用场景的机器人进行数据打通,包括B端和C端的打通,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更好的服务。
来自成都本地和外地的8家企业进行了精彩的创新成果发布及路演。这些企业包括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融萃特种机器人有限公司、天津市大然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福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伊贝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家有为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铭朗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德国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在圆桌研讨会上,宁波慈星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军作为主持人与几位行业内重量嘉宾一起就“机器人产业全力提升成都智能制造”为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发言嘉宾有:中瑞福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大宁、杭州艾米机器人有限公司 CEO李方友、四川福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天链。
关于中国在服务机器人方面的优势,王大宁表示,中国的市场非常巨大,但很多关键技术还没有突破。他提到,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瑞士、瑞典、新加坡和德国的科学家给出的结论是,未来5到10年,服务机器人在养老助残方面可能不会有大范围的应用。但国际上认为,服务机器人的核心关键技术将会发生颠覆性的突破和改变。
李方友表示,他对服务机器人的产品和应用较为乐观。他提到,“深挖”而非“什么都做”才会解决行业的痛点,解决真实的客户需求。任何行业低价竞争、恶性竞争对该行业都不会有任何好处。他相信在未来三到五年,服务机器人在某个领域挖深一定会有所成绩。
作为一个做工业机器人的80后企业高管,胡天链表示,从材料、理论设计、热处理、加工工艺,这些所有的问题都是他的团队自己“解决”的。提到减速机,他认为,随着中国科技技术的进步和整个行业的发展,国产品牌可以达到和国际知名品牌抗衡的状态,而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得到市场的认可,提高性价比是他们首选的方式。
当天下午,近百人参加了本次活动的 “外引内举并重,筑智能制造新巢” 交流研讨会,政府领导、专家嘉宾、本地及外地企业嘉宾畅所欲言,为促进成都市智能经济发展和智能社会建设纷纷建言献计,打造了一次2018年底的行业交流盛宴。